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面用“可堪”二字领起,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亲友的问讯,不仅没有得到慰藉,反而增加了他的离恨别愁。
D.“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2.词中说“此恨无重数”,请结合全词,分析其主要蕴含了哪几重“恨”。
2024-04-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娟娟:美好的样子。②月姊:月宫中的仙子。③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态、神情的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
B.上阕后三句承上“妒”字,借月中嫦娥之悔恨,风姨之风流善妒突出牛郎织女爱情之可贵。
C.下阕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态,七夕相会过于短暂,徒增无限新愁,不如不见。
D.全词虽辞无丽藻,语不惊人,但通过反衬笔法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2.试比较本词与秦观《鹊桥仙》所抒之情的异同。   
2023-10-09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标题中的“晦日”,都是指农历三月最后一天,也是春天最后一天,借此表达春逝之感。
B.贾诗“风光别我苦吟身”,运用拟人手法,自然而有情味地表现了春光离别抒情主人公的现实。
C.秦诗“痴心儿女挽留春”,为后两句翻出新意作了充分铺垫,使情理表达生动新颖,醒人耳目。
D.贾诗以叙述和细节描写见长,语言朴素、自然;秦诗以抒情和景物描写为主,语言细腻、雅致。
2.“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请从诗人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情趣和理趣。
2023-06-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庶几以此补之
2.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六艺:一指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一指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021-12-2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二·浙江·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自放 负:依仗,凭借
B.庶几以此补之 庶几:差不多
C.辄复不省:检验,反省
D.心其说 善:赞同,认为……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挺败吾业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长善忘
C.而寒水 常废不勤
D.不如须臾所学也 故虽有勤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劝学》中告诉人们善于“假物”,其实就是告诫人们要善于运用客观条件进行学习,并以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对学习的作用做了深刻的阐释。
B.秦观通过切身经历,阐述了学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阻碍,或是意志力不强,或是精力不济,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合适的方法
C.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己”这一观点,对于劝诫当代读书人具有现实意义。
D.两篇文章均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学习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事情,需要抓住一切时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然 负 此 自 放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旬 朔 之 间 把 卷 无 几 日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而 常 废 于 不 勤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021-0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38
6 .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抒写 ______________;下片抒写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2020-10-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苏 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旧党”纷纷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所写。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yuān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苏轼的词属于________之作,次韵的意思是_________。
2.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19-09-09更新 | 467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3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