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劝学

《荀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看在荀子《劝学》)

(二)《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             踮起脚后跟
B.而神明自得               非凡的智慧
C.喜从滑稽饮酒者     交往
D.辄复不                  反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己”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C.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殊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以此来阐述道理,像选文第一段,使用大量事物设喻,反复强调了“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B.荀子在选文第二段中除了设喻,还使用了对比论证,比如“骐骥”“驽马”的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C.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6.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4-03-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9-20高一·浙江·期末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选段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囊: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⑤勒:编。
1.下面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     
A.声非加                 疾:劲疾
B.驽马十                    驾:一天的行程
C.暗疏之,亦不甚失       暗疏:暗地疏导
D.心其说                    善:赞同,赞许
3.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B.这《荀子》选段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荀子所用的喻体丰富多样,比如“骐骥”与“驽马”、“蛇”与“鳝”等,形象生动,且对比鲜明。
C.秦观为了弥补善忘之苦,编辑了选本《精骑集》。在序文中,作者在交代编辑缘起、选文来源和标准、题名用意的同时,提供了许多令人品味的东西。
D.《精骑集·序》中说理未占过多比重,作者叙述了少年时候不专心读书,荒怠学业,后来发奋勤苦,而常废于善忘,并以此明理,因此以事明理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2020-12-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089
3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菜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①谯门:城门。②谩:徒然。③薄幸;薄情。
1.这是一首送别词,其中上阕“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饯别的季节。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请找出本词下阕中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2020-08-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B.者坏                            当:阻挡
C.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庶几:差不多
D.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     如:到,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       求人可使报秦
B.而不可言尽也                 十五城请易璧
C.故岸之山多所胁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菱芡荷花所附丽             蚓无爪牙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为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龙井景色,而刻意宣扬龙井的“德”。文章说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亲切有人情味。
B.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足文章:先因祈祷灵验,说相传有龙;再以龙井的“诸德”,说不必怀疑有龙;再以和尚念咒,大鱼跃出,证实传说不谬。
C.尽管龙井的名声很响,但人们对龙井有龙的传说仍然怀疑。作者通过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美德,意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
D.本文虽意不在记游,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描写部分用了许多长短错落的对句,读来绝无说教的枯燥乏味,而富有诗意和美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2)“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5.用“/”给下面划线的文段断句。

十一月十五日,坐舟至瓦窑岭。偕雪瓯、平子二子,登岸行十余里,溯昌安门。一路看会稽山,恨若有速其步者。过一村庵,坐 水 槛 上 看 枫 尤 有 意 致 立 危 桥 上 四 望 陶 山 在 夕 阳 中 紫 翠 缕起 更 远 更 红 非 画 工 所 能 仿 佛 也。入城,闻戒珠寺钟矣。

(李慈铭《十里看山》)

2019-1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①刬:同“铲”。②无端:无缘无故地,没有由来。③娉婷:美貌,指美人。④销凝:消魂凝恨。

1.本词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之情,词眼是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结合手法,请加以赏析。
2019-01-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抒写 ______________;下片抒写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2019-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