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

辛弃疾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注】①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写下这首词。②一似:很像。翁:指词人自己。③句没安排处: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在诗句中安排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极力描写“停云”周围的山水之美:小桥流水,丘壑间错,幽径崎岖,翠竹夹道。
B.上阕“行穿”二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句意。
C.下阕开头,词人举杯独酌,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
D.全词将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出词人隐逸的情趣和超脱现实的心境。
2.这首词结尾“野花啼鸟……句没安排处”涉笔成趣,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
2022-12-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传·效花间体

辛弃疾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注]①花间体,指花间词派的创作体式。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兴起的词派,继承晚唐温庭筠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闺阁之中的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了梦境,梦中词人携着西施,棹着小船漂行于千里春水之上。
B.“短墙红杏花”一句构景巧妙,短墙相隔,杏花半露,有含蓄内敛之美。
C.傍晚时分,微雨零落,有村女折花而去,人的活泼、花的艳丽相映成趣。
D.本词描绘了乡间风貌,词人赞美乡间景色之美,也批判了乡人“太狂颠”。
2.花间体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本词效仿花间体,但又不乏豪放之风。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