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当作于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且”字,意为“姑且、暂且”,体现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与忧愁,想借醉酒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B.“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词人否定了一切古书,认为古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一无是处。
C.下片前两句,通过动作与语言来写醉态。词人酩酊大醉,醉倒于松边,把松树看成人,问他:“我醉得怎样?”
D.下片后两句,词人恍惚觉得松树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写醉态可谓活灵活现,同时也展现了词人倔强的性格。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2024-04-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①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临安赴湖北任转运副使,舟行江上,过采石矶时创作了这首词。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高约50米,峭壁临江,山石嶙峋。②镕金:熔化金属。亦特指熔化黄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丈”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悬崖之高,“削”则体现悬崖之陡峭。
B.“一川落日镕金”描绘落日照在江面上,使江面泛起金光的美丽景象。
C.词的上片中色彩丰富,“翠”“金”“白”交相辉映,展现出自然风光。
D.上片全是江行所见,下片全是江行所感,全词以写景引出抒情,意韵深远。
2.有人说辛弃疾写此词是故作旷达,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句交代新居将成,照应题目,也使读者联想到“三径就荒”句,并由此推测词人有隐居之意。
B.“笑”是词人胸臆的直抒,新居落成,词人虽未回去,但想到平生的追求即将实现,欣喜不已。
C.鸿雁听到弦响而避,航船遇到恶浪而回,词人描绘秋江上的情景,暗示自己退隐是因为官场险恶。
D.“秋菊”二句化用《离骚》“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词人追慕屈原的高洁,意欲仿效。
2.有人评这首词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请简要梳理词人的心理活动。
2024-01-21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名校阶段检测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释】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诗人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书中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获得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释】①这首词创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年或1191年),正值辛弃疾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今江西上饶)。②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轩冕,代指功名。③药笼功名:唐代元行冲曾凭借药石之言为狄仁杰重用,被狄仁杰称为“吾药笼中物”。④从教:任从,听任。⑤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的韵写成,从整体上看,两首词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B.本是治病救人的药石,却如同当年混迹酒庐的司马相如一样被闲置,光阴被消耗殆尽,满头乌发已白如堆雪,此处用借喻形象地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境。
C.词人以凋零的黄菊与冲寒的新梅作对比,黄菊虽凋,而梅花尚在,紧承上阕“坐中三杰”而领以“休叹”二字,传达出一种振奋之气。
D.西望揩眼,既示意着他的老去、目力不佳,也表明他盼望收复中原之心态殷切,然而“孤鸿明灭”,前景难明,没有希望。
2.同样是月亮这一意象,在这首词中和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对词人的情感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璧。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古时指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可用来指代官员的官位极爵或功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诗歌开篇发问,表现了对宦途功名的困惑和思考。
B.“重城愁万里”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这与高适的“玉箸应啼别离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词善于用典,如借司马相如与妻卓氏当垆卖酒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
D.“可惜蒙头雪”用暗喻手法写白发丛生,这与苏东坡“可怜白发生”写法不同。
2.有人评价本词“无处不悲”,但这一评语并不合理,请结合诗歌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②矶岸: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直入主题,点明苏轼才华出众却屡遭贬谪,既有对苏轼的同情,也有同命相怜的失落。
B.“千古事,泯陈迹”与“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皆感慨历史的变迁,而前者的表达更为直截。
C.“望中”句写景气势雄壮,赤白对照、色彩鲜明,而赤壁直插江涛,化静态为动态,力比千钧。
D.全词语言刚劲,风格沉郁顿挫,抒情却委婉含蓄,这一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类似。
2.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简要分析苏轼和辛弃疾面对不被重视的人生际遇时情感态度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均遭“主和派”阻挠。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透过层云如经历重重磨难,暗示了词人自身的命运。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发问,浪漫而有意趣。
C.“乘风”一句,与苏轼“我欲乘风归去”不同,辛词犹回顾山河,饱含收复中原之志。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的“把酒”“乘风”“斫桂树”等行为均有豪迈清刚之气。

(2)作者在上阕对嫦娥的发问,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试加以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赠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革职闲居瓢泉之时,词人虽赋闲在家,仍存恢复之志。②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相似。③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
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
C.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
D.词人问究竟谁能为花做主,此处“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惜花人”也另有深意。
2.本词上片第二句“杜鹃声苦不堪闻”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这一意象抒发悲伤之情,但二者感情颇不相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所抒感情的不同。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注】云烟畔,指诗人闲居的江西铅山乡间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词人将官场斥为“臭腐场”,“掩鼻”这一动作充分展示了词人品格高洁和对官场的厌恶。
B.一、二句的“臭腐场” “酒偏香”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污秽的官场,词人忧愤难当,唯有借酒解忧。
C.三、四句写词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喜悦之情,也暗含对当时统治者沉迷于歌舞升平生活的批判。
D.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邀老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绽放,和标题相呼应。
2.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都有“黄花”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4-01-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