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词人笔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之景,起韵写水势,突出清秋清秀之美,很有层次。
B.“遥岑远目”三句写举目远眺之景,却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勾画了游子形象,含蕴丰富,引人联想。
D.“可惜流年……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表达词人对北伐的渴望和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2023-08-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淳照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劾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犷。
B.“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青旗”三句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幽脱俗。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焦釜:烧糊的锅。②“汝说”句:《晋书·刘伶传》载,刘伶不满现实,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③肆:这里指打碎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戒酒词,词人因长期酗酒而身体抱恙,所以“将止酒”。
B.为了“止酒”,词人义正辞严地告诫酒杯,让它“勿留亟退”。
C.过量饮酒危害身体,词人由寻常小事引出为善去恶的哲理思考。
D.这首令人解颐的新奇之作,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
2.词人是如何将戒酒这件寻常小事表达得妙趣横生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

辛弃疾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注】①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写下这首词。②一似:很像。翁:指词人自己。③句没安排处: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在诗句中安排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极力描写“停云”周围的山水之美:小桥流水,丘壑间错,幽径崎岖,翠竹夹道。
B.上阕“行穿”二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句意。
C.下阕开头,词人举杯独酌,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
D.全词将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出词人隐逸的情趣和超脱现实的心境。
2.这首词结尾“野花啼鸟……句没安排处”涉笔成趣,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
2022-12-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投老空山

辛弃疾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注】①投老,将老,临老。②政,通“正”。尔,如此,这般。③停云,停云堂,是词人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的《停云》诗为思念亲友而作。④催诗雨,杜甫诗中有“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抒发了由新种杉松和修书未成而引起的感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
B.“政尔堪叹”,词人感慨自己将来恐怕看不到杉松成荫,更感叹繁华和欢娱多么令人留恋。
C.“万事不关心眼”,词人想要归隐后不再理会闲事,欲以超然物外的态度来摆脱内心的挣扎。
D.词人梦醒后,起身欲给亲友写信。片刻间狂风怒号,倒翻纸笔;又突然片云昏暗,急雨催诗。
2.这首词思想情感丰富,词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麹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佛语谓灯能破暗,故称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③麹生: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鲜明,开门见山,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B.“圣处一灯传”是说作者希望曹君刻苦学习,继承儒学之精义,体现了他对曹君的关爱。
C.“工夫萤雪边”一句,运用古人努力求学的典故,鼓励青年学子要下囊萤映雪的功夫求学。
D.下片开头运用借代手法,以“麹生”代指社会,说明社会险恶,提醒曹君注意防范。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10-26更新 | 26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③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④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⑤。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①《艺蘅馆词选》中梁启超语:此南渡之感。②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③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④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⑤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述说词人故地重游,追忆当年曾与一歌女在此离别情景,展现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
B.“棠花”“东风”“垂杨”“飞燕”等意象的运用,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春风和煦、垂杨轻摆的春景。
C.“旧恨”是指词人感叹春天已逝,“新恨”则是缘于凄风苦雨天气恶劣,本来不佳的心情更加糟糕。
D.词人由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由回忆而现实,由浅入深,起于抒情终于抒情,寄寓难以言说的理想。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是(     
A.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理解为词人的孤傲清高。
B.“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这一句在修辞上使用了设问的手法。
C.“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指人的年华逝去。
D.这首词篇幅很短又通俗易懂,但它包含的意思却极为丰富、深刻。因此,我们说它言近旨远,辞浅意深。
2.请鉴赏本词“夜夜人青溪,听读《离骚》去”的妙处。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①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②妲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2.请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2020-10-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涑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