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成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石头城:建康的别称,在长江边上,是抗金前线。②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辛弃疾正罢官闲居,故聊以自称。③借使:即使。④鸥鸟伴:黄庭坚《登快阁》诗:“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指有归隐心。⑤渔蓑:渔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离别之作,起始两句写饯别宴会上词人醉态狂歌,叹离别的无奈,表达忧伤之情。
B.“但使”句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友情亲近也会超越千里。
C.“无情”句与前文形成对比,人有情,山河却无情,硬生生阻断朋友间的相聚相见。
D.“风波”一词语义双关,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风浪”,暗中则指“人生政治风波”。
2.邓乔彬先生评价:“稼轩与东坡皆喜庄子,但东坡能行之以处世,稼轩却言庄陶,而实屈韩。”(庄陶指庄子、陶渊明;屈韩指屈原、韩愈)本词下片就体现了辛弃疾的这一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4-02-2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2-23高二上·山西晋中·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③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句的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的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浑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片借山来自写,下片借月来自写。语言简洁,用笔轻灵,奇思妙趣,颇具匠心。
B.开头“青山”两句,写词人想把巍然屹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却无动于衷,于是生发了埋怨之情。
C.“岁晚”句既表明作者“独游西岩”是在冬天,也借此处自然界的寒暗示着政治气候的寒,可谓一语双关。
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文治武功,才气超然,但和屈原一样,未得施展抱负。
2.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2020-04-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赠词,结尾的松江,就位于欧阳国瑞要去的目的地吴中。
B.“梅似雪,柳如丝”借助洁白的梅花和细长的柳丝,赞颂友人高洁坚韧的品质。
C.“除却松江枉费诗”意为在松江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最适合作诗。
D.下片有眼前景物,也有想象中的景致,虚实结合,内容丰富,情深意长。
2.本词寄予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是“遣兴”,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
B.“要愁那得功夫”的意思是“现在哪有工夫发愁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C.“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是词人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D.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风格独特。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②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B.上阕“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C.下阕“人散后”三句,描写作者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
D.下阕“不如”两句,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
2.这首词借“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9-10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简要分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中所包含的景与情。
2.简要分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中“栏杆拍遍”的含义。
2017-09-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侯马市502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