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传·效花间体

辛弃疾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注]①花间体,指花间词派的创作体式。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兴起的词派,继承晚唐温庭筠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闺阁之中的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了梦境,梦中词人携着西施,棹着小船漂行于千里春水之上。
B.“短墙红杏花”一句构景巧妙,短墙相隔,杏花半露,有含蓄内敛之美。
C.傍晚时分,微雨零落,有村女折花而去,人的活泼、花的艳丽相映成趣。
D.本词描绘了乡间风貌,词人赞美乡间景色之美,也批判了乡人“太狂颠”。
2.花间体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本词效仿花间体,但又不乏豪放之风。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③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写,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无用武之地,知音寥寥的苦闷。
B.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不一样的愁绪。
C.在词的表达上,作者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慨的手法,写出了一首《离骚》式的优美词章。
D.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等手法,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讲行分析。
2022-03-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露出诗人久卧病榻之后,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其中“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旱催”这两句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朱朱粉粉野蒿开”用语特妙,描绘山花儿鲜艳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田野实景。
D.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表达疏懒沉郁、行止两难的复杂心情。
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其描写中最巧妙的一个字,赏析其精妙之处。
2020-05-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露出诗人久卧病榻之后,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其中“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这两句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朱朱粉粉野蒿开”用语特妙,描绘出花儿鲜艳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田野实景。
D.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表达疏懒沉郁、行止两难的复杂心情。
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其描写中最巧妙的一个字,简要分析。
2019-09-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五市2019-2020学年高三1月调研考试(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2.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
2019-07-29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戈壁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2019-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阕“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同词风。
2018-07-1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①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寺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迢,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做了铺垫。
B.“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人,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作者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E.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
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
2018-04-17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③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以为戏。④整整:词人家中婢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干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这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景象,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这首词的上片通过节日里众人的欢乐而自己索然无味的描写,反衬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D.“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的意思是花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E.这首词写了作者从节日的喜到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到借问花期的恨,到花期已定的喜,到风雨无定的愁的复杂心理变化。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