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2-06-12 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艺谋一改他曾经大获成功的商业大片风格,拍了一部温情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虽然这部电影请了他年轻时就崇拜的偶像——硬汉明星高仓健出演,但总体上影片的水平只能说差强人意,票房和社会影响也未及人们对张艺谋的期待。但影片放映之后,在电影之外出现了点花絮,就是针对片中的傩戏表演发生了产权纠纷;据说张艺谋在拍片时请了安顺的地戏演员表演安顺地戏传统剧目《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电影中却称之为云南面具戏,因此而发生了法律纠纷。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电影里的傩戏究竟是安顺的还是云南的无所谓,重要的是电影把傩戏这种近乎活化石的传统艺术呈现给了他们。傩戏被称为戏曲之祖,原本是民间祭祀驱鬼的仪式,逐渐演化成戏曲表演。但直到现代,傩戏仍然保持着相当原始的形态,包括狰狞可怖的面具、单调而程式化的表演和呕哑嘲哳的喝腔,因而一般人很难接受这种表演艺术。在傩戏之后,戏曲艺术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发展演变,这种活化石似的原始表演艺术应该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其实多年前傩戏被当作封建迷信,要被扫除。然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这种对当代人来说相当怪异陌生的表演得到了在公众的美学视野中呈现的机会,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许这种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所起到的作用比影片的其他效果更有价值。

虽然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早已有提倡和各种措施,但自2001年开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当年中国昆曲入选非遗(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大增强了很多人对昆曲以及非遗保护的认知,可以说是举国关注。

非遗保护这种保护、传承小传统文化的形式被称为民间文化的遗产化,即通过大规模系统化的宣传、教育和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得那些原来自生自灭的文化形态进入当代公共文化传播与建设的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共同享有的遗产。从表面上看,遗产化意味着这些原来属于特定文化群体的小传统文化公共化,也就是说失去了原来的文化主体,这是否是一种文化权利的剥夺呢?事实上,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不在于公共化,而在于当代文化的全球化,许多边缘文化的传承群体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化空间的代际迁移,逐渐失去了文化自觉,于无形中放弃了传统。而遗产化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对小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是在公共化过程中重新唤起传承群体的文化自尊和自觉的过程。

文化遗产的公共化同时也是打破文化区隔、实现文化共享的一种途径。当安顺地戏出现在《千里走单骑》中时,地戏的传承权利和文化自觉便因此而凸显出来,观众也开始以一种陌生的美学对话形式进入了开启文化共享的传统美学与公众趣味的交流中。非遗保护的遗产化也促进了这种文化共享的形成和发展。

黑格尔曾说为承认而斗争,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掌门人霍耐特在研究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著作后,重新提出了这一观点。实际上,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传统文化空间的重构而实现当代文化的多样性,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态中的为承认而斗争

(摘编自高小康《乡恋:传统文化的美学空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艺谋曾经拍摄商业大片,且非常成功,但其唯一的文艺片《千里走单骑》不仅没有满足观众的期待,还产生了法律纠纷。
B.大多数观众并不在意电影里的傩戏究竟是安顺的还是云南的,而注重的是电影把傩戏这种近乎活化石的传统艺术呈现给了他们。
C.傩戏被称为戏曲之祖,原本是民间祭祀驱鬼的仪式,现在仍然保持着相当原始的形态,所以傩戏应该被当作“封建迷信”而扫除掉。
D.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化空间的代际迁移,许多边缘文化的传承群体主动放弃了传统,这是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张艺谋拍摄《千里走单骑》时融入了傩戏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张艺谋的艺术风格发生了改变。
B.文章通过对小传统文化公共化的阐述分析,论证了民间文化“遗产化”的途径以及作用。
C.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阐述了传统文化为获取“承认”而进行了传统文化空间的重构。
D.文章不仅列举事实,还阐释道理,如对“民间文化的‘遗产化’”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论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傩戏通过张艺谋的电影得到了在公众的美学视野中呈现的机会,傩戏其实并没有消亡,仍然是有生存空间的。
B.2001年开始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昆曲入选非遗名录,引起了广泛关注。
C.“遗产化”意味着这些原来属于特定文化群体的小传统文化公共化,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权利的剥夺。
D.观众开始进入了开启文化共享的传统美学与公众趣味的交流中,非遗保护的“遗产化”有助于促进这种文化共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过去,金安区(安徽省六安市)的乡村医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拖欠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村医只能靠卖药增加收入。后来,随着基层医改不断深化,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规范实施,加之工作任务繁重,村医流失严重。

2017年开始,金安区开始在原有五统一、两独立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四制管理,即全员聘用制、基本工资制、养老保险制、绩效考被制,后来又增加了培养培训制和建设标准制,形成了六制制度。通过这六制,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待遇和保障水平,目前乡村医生平均月收入6000元左右,有些工作任务重、业务好的乡村医生月收入甚至能过万。此外,金安区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村医,取消其村医资格;规定新聘用乡村医生需要在35周岁以下,具备医学大专学历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

通过4年的探索实践,金安区的乡村医生队伍重新焕发出活力,目前在岗村医有571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100人。乡村医生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的开展,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新华网《如何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赤脚医生的出现、使中国广囊的乡村第一次建立了系统性的卫生医疗网络。21世纪以来,大量的乡村医生为居住在乡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着慢性病管理服务。正在推行的健康中国战略中,乡村医生仍是5亿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守住了村民的健康,就是守住了乡村。中国是人口大国,卫生医疗资源紧缺,尤其在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乡村医生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责任,也承担着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

但过去几十年中,乡村医生人才流失、老龄化、超龄服务的现象一直存在。甚至,一些村庄一度成为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缺席的空白村。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摘编自《乡村医生: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材料三:

美国对乡村医生的培养有几个特点:第一,培养对象坚持招收农村生源或有农村生活背景的,毕业后引导其从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第二,培养方案通过地方政府依托当地的医学院校来实施。第三,在课程安排和师资方面,注意设置乡村医学课程,针对农村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等安排实习培训,并配备专门师资力量。第四,充分发挥绿卡的魅力,吸引外籍医生服务于美国的乡村。

在乡村医生培养中,美国地方政府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乡村医学教育计划都是当地(本州)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指导医学院校制定的专项的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计划。就业契约方面并没有强制性服务的要求,美国乡村医学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大部分会回到乡村或偏远地区行医,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学校中有着乡村医生的定位,并没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或者是法律条文要求他们去乡村或者偏远地区行医,学生入学之初的强烈意识与学校之间形成默契,不依靠任何协议的签订,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契约,使得他们自愿去为农村地区服务。

(摘编自王强芬《美国乡村医生培养经验及启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安区创新实施了“六制”制度,乡村医生队伍重新焕发出活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工作的开展。
B.长期以来,乡村医生承担着乡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但人才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健康乡村建设。
C.美国对乡村医生培养的经验包括医学院校起主导作用,课程具有针对性、师资力量较强、吸引外籍医生等方面。
D.美国乡村医学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大部分会自愿去为农村地区服务,因为他们与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契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展示了金安区的成功案例,金安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六制”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
B.材料二指出了乡村医生在守护乡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C.材料三客观呈现了美国在乡村医生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培养方案通过地方政府依托当地的医学院校来实施。
D.通过三则材料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在乡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在一些差距。
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给你所在的地区拟写三条关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2022-06-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弓 长 张

郑俊甫

卤水点豆腐———物降一物,这话就是说张长水的。

张长水是西街村的支书,也是我驻村认识的第一个人。乡干事老刘介绍张长水时,用了一个排比句:没有他点不了的豆腐,没有他降不住的人,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

说这话时,张长水并不在我跟前,可以肯定,老刘没有拍马屁的嫌疑。

等见到张长水时,多少有些让人失望。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

头发凌乱,像是从来没有梳理过,一双眼睛倒是挺有神,盯着你看的时候,真像聚焦的相机镜头。

我叫张长水,叫我老张就行,弓长张的张。张长水握着我的手,这么介绍自己。

为什么强调自己的姓是弓长张的张?认识久了,才知道,张长水对他的姓氏特别自豪,他信奉的一句话是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在那之后,我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关于张长水的传奇。传奇也说不上,算是逸事吧。据说有一回,村里调整土地。调整土地这事儿,一般的村干部都头疼——几百户人家,上千亩土地,谁都想要好的、离村子近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十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哪会是加加减减平均一下那么简单?西街的调地小组就被一片位于铁路西的偏僻地块给绊住了。谁都不要,多给两分也不要——离村子远不说,地也薄,收的庄稼总比其他地块少两成。

原本是打算抓阄的,虽然办法原始了些,但相对公平。自己的手气自己认,怪几个刺儿头一起哄,风向突变,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抓了,扯着脖子直喊要公平。至于怎样的办法,谁也没主意。事情僵持不下,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支书张长水身上。张长水倒不急,两只眼睛盯着黑乎乎的人头,静坐了片刻,一拍桌子,站起来说:从村干部开始,先分那块地,干部分完党员上。什么时候把那块地分光了,再分别的地!据说当时,张长水让人把党旗竖在分地现场,先给自己分,然后盯着党员一个个上。

活像是临阵炸碉堡,那叫一个霸气!讲这故事的人赞叹不已。

可是,分地的问题解决了,分到赖地的家庭就愿意吗?毕竟,家家户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也不愿意吃亏。

你别说,这就是张长水的本事了。他跟十几名村干部以及党员分完地,都没有急着种庄稼,而是跑到省农科所,弄到一批果树苗。几年的工夫,铁路西那片地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农业园,每到周末,热闹得很,原来没人要的偏僻地现在变成了金土地,引来众人的羡慕。

村里准备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对那条坑坑洼洼的村路,大家早就怨声载道。以前村里穷,交通主要靠腿,坑洼就坑洼呗,不影响走路就行。后来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那条路的毛病就成了大事。村里提出修路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跳着脚鼓掌的。

没想到,规划路线的时候,出了麻烦。村里规划了一条通向村外的笔直大路,常要拆迁几户人家。村干部分头做工作,最后,在王飞亮那儿卡壳了。王飞亮家是一座老宅,老宅是他自己的说法,其实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盖的房子。王飞亮说:房子是我爷爷盖的,对外来说算不上文物,对我们家却是有纪念意义的。想拆?得赔一套两层别墅。

负责做工作的村干部什么办法都用了,王飞亮就是软硬不吃,还在大门两旁插了两面国旗,扬言谁敢强拆,就拍下来,全网曝光。谁也没辙,自媒体时代,一件小事也可能闹得满城风雨。

大家都看着张长水,看他怎么收拾残局。奇怪的是,张长水也不露面,他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就是开着车到处转悠,谁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整整半个月后,张长水出面了,领着几名村干部,直奔王飞亮家。张长水说:赔两层别墅,我没那个钱,村里也没那个钱。修路用的是项目款,一分一厘都是萝卜占坑,动不得。你说你家房子是老宅,我就问一句,有我家的房子老吗?

张长水家的房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盖的。张长水的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砖窑匠,每烧出一窑砖,他不要工钱,只要东西。他用自己多年亲手烧制的砖,为自家盖了一座房子。

王飞亮瞪着张长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生气地说:你家的房子又不在拆迁范围内,你们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张长水笑了:今儿个我就‘崽卖自己的田’。我那座房子无偿拆喽,你敢不敢拆?

王飞亮脑子一热,脱口道:你要是敢拆,我立马就拆。谁不拆谁是王八蛋。

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

跟张长水混熟后,我一直好奇地问他:为了修路,把自己家一座好好的老房子拆了,值得吗?

问得多了,张长水拗不过,告诉了我答案。原来,邻县上马了一个古镇建设项目,到处搜罗老房子建材。张长水的房子他们早就盯上了,出的价钱也很诱人。但张长水死活不同意,他想把那套房子一代代传下去。

要不是出了个王飞亮,要不是为了村里修路,我能舍得?不过现在想想,新农村建设,旧房子早晚得改造。凡事有舍才有得嘛。张长水挠了挠头,嘿嘿笑着说。

弓长张的逸事一下子讲不完。细细品来,我觉得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非常简洁,通过“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引出小说的主人公张长水,自然地过渡到对后文故事情节的叙述。
B.“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张长水的肖像,“我”见到他时有些失望
C.“我叫张长水……弓长张的张”“……那叫一个霸气”“今儿个我就‘崽卖自己的田’”,这些语言都是正面描写,塑造了张长水的形象。
D.村里提出修路时家家户户都是鼓掌赞同的,但村里规划的路需要拆迁时,有人就不乐意,甚至刁难了,前后对比反映了基层工作的不易。
8.“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有评论说“张长水的姓‘弓长张的张’蕴含着他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2-06-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曰: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人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救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及疾笃,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帝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己卯,崩于立政殿。后尝采自古妇人得失事为《女则》三十卷。及崩,宫司并《女则》奏之,上览之悲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乃召房玄龄,使复其位。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记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
B.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
C.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
D.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也可以用来借指太子。
B.释,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唐代佛教兴盛,影响广泛。
C.己卯,人们用干支来纪时,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这里是纪年。
D.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用于下对上。古代曾设“谏议大夫”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训诫几个儿子要谦虚节俭,她认为太子忧虑的事应在于德行不立和声名不扬,而不应在于器物用具,所以驳回了遂安夫人的请求。
B.长孙皇后抱病服侍唐太宗,后来病情加重,但她不同意唐太宗为了给她祈福而大赦天下,她认为“死生有命,并不是人的智力能转移的”。
C.长孙皇后随身携带毒药,准备在唐太宗遭遇不测时赴死,她在与唐太宗诀别时表示不能走到吕后那一步,她还留下了被唐太宗认可的《女则》。
D.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侍奉唐太宗小心翼翼,做事谨慎周密,在临终前还劝谏唐太宗不要弃用房玄龄。后来唐太宗召回房玄龄,让他恢复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2)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