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项脊轩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阖,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取材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孺人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取材于归有光的《先批事略》)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子的封号,此是归有光对母亲的尊称。②吴家桥:有归光外祖父家居住地。③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④龃龉:比喻诵读不流利。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遂增                                                         胜:美
B.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C.吾妻来                                                         归:回来
D.室弃物                                                         靡:无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呱呱                                                         母立于兹
B.娘指叩门扉                                                  手阖门
C.他日汝当用                                                  孺人吴家桥
D.使人复葺南阁子                                           劳苦若不谋夕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每月初三、初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B.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D.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慰问和赠送物品。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②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5.归有光的散文,善于通过生活琐事来描写人物、抒发情感。请结合上面两段文字,简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母亲”形象、抒发作者情感的?
2021-07-10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牖而居,久之,能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

悠然亭记(节选)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从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余牖而居             扃:关闭
C.或凭几学             书:书籍
D.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       阴:文中指娄水的南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母立于兹              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
B.久之,能足音辨人       险衅,夙遭闵凶
C.制稍异于前             凡植木之性,本欲舒
D.又屋后构小园             当其欣所遇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管/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悠然亭记》回忆作者年少时住在外祖父家的往事,外祖父很喜欢离县城三十里的马鞍山,用陶渊明的诗句命名花国中的亭子,取“悠然见南山”之意。
D.《悠然亭记》和《项脊轩志》一样,都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7.《项脊轩志》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请简要概括作者产生这种“悲情”的缘由。
2021-06-30更新 | 39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①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⑤婢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B.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视无可者(放置)
B.某所,母立于兹(你的)
C.轩四遭火(总共)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矮墙)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祖母、母亲和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021-04-0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21-02-24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陈情表 项脊轩志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有删改)

(二)

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也。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自周诗有《崧高》《蒸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于义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日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周秦者,往往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


【注】①曾南山: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二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②骈拇枝(qí)指: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③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成童的年龄,即十五到二十岁
B.抑非其                                        伦:类
C.于义己侈矣                                     为:是
D.号为力周秦者                                 追: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复葺南阁子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君子耻                                          吴之民方痛心
C.熙则未必饯别而赠人                  谨拜表
D.往往                                          渔父鼓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虽然以写人事为主,但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其实蕴含深意;庭院的变化暗示着大家庭的衰变、分裂,也照应了祖母的期望;枇杷树的亭亭如盖引发物是人非、睹物伤人之感,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B.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撷取富有个性的语言,运用细节描写,使疼爱儿子的母亲、对孙子寄予厚望的祖母、温柔可亲的妻子三个感人形象跃然纸上。
C.曾国藩认为归有光的有些音韵抑扬、委婉含蓄、充满情韵的文章未必合乎思想义理的要求,但他肯定归有光散文不雕琢浮华,不精细刻画就能表现物态人情的成就;照他的这一评价,我们发现选文一就可以算作典例。
D.两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迥异,所以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选文一是抒情散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惊念之情,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二是书跋,对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而全面的评价,以议论为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 彼 所 为 抑 扬 吞 吐 情 韵 不 匮 者 苟 裁 之 以 义 或 皆 可 以 不 陈 浮 芥 舟 以 纵 送 于蹄 涔 之 水 不 复 忆 天 下 有 曰 海 涛 者 也 神 乎 味 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2)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2021-0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下列各句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大母     从轩前
B.内外多小门墙   郑人有履者
C.借满架     或凭几学
D.再变矣     四遭火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垣墙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客逾庖而,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就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总共变了两次。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中举出仕,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21-01-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49
19-20高一·浙江·期中
7 .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父玉岩公为御史,请沅、湘时,常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选自归有光《杏花书屋记》,有删改)


【注释】①揭:悬挂。②蠖(huò)屈: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而退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大母婢也,二世               乳:抚养,喂养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代男孩二十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C.公后南京刑部右侍郎            迁:调动,调任
D.孺允兄弟数侵侮                  见: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而母立于兹。               孺允葺公居堂
B.儿成,则可待乎!               今去公
C.娘指叩门扉                         名之为杏花书屋,志吾梦云
D.客逾庖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诸孙皆秀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侧身西望长咨嗟B.因为长句,以赠之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恐年岁之不吾与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不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几次写到作者哭。与老妪同哭,是对母亲的怀念:回忆祖母时的哭,不仅是对祖母的怀念,更包含自己怀才不遇,功名未成,家业未振的悲痛。
B.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其祖父玉岩公的梦境而建造的,这个梦境其实寄寓一个封建家庭读书人的人生理想:生活幸福安定,儿孙发奋攻读,一家人其乐融融。
C.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写景抒情,如庭院的几经变化,寥寥几笔,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D.《杏花书屋记》先介绍杏花书屋由来,再叙述玉岩公为官经历,最后引出议论,赞扬其不但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而且希望子孙世世代代也为国效力的思想。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迨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2)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以花果竹木。
2020-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22
14-15高二上·湖南岳阳·期末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C.吾妻来              归:出嫁
D.其稍异于前              制:规定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母立于兹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何谓阁子也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D.久,能以足音辨人   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C.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项脊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020-10-2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然予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客庖而宴     逾:越过
C.二世          乳:喂养D.吾家读书久不     效:仿效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欣于所遇                 无忘乃父之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每览昔人兴感
A.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B.归有光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C.《兰亭集序》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D.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王羲之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庖而宴鸡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020-10-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10 . 下列选项中,课文相关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纹》一课中,作者以斑纹为线索,对许多动物的习性、生物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做了说明,并且还对它们的启发意义做了引申性的阐发,如对“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面的解释,对善与恶关系的思考等等。
B.《项脊轩志》首段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作者写“可喜”本意并不是为了写“可喜”,而是为了下文的可悲作铺垫,为了更好地写“可悲”。
C.“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反问中的“染”和“醉”,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的“泪”让情景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
D.“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2020-10-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