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项脊轩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先母、先慈。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文中的“先大母”指已经去世的祖母。
B.“归宁”一词起源很早,在《诗经》中就有“归宁父母”的记载。“归宁”指回家省亲,多指在外的游子回家看望父母。
C.“亭、台、楼、阁、轩、榭”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类型,其中“轩”指的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D.“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的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另外,作者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静物,达到“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B.甲文的语言委婉含蓄,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间真情。叠词的运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形象性和音乐美。
C.在乙文中,作者把抒情、叙事、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家常之事入手,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D.乙文一反传统祭文的固定模式,形式上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5.“悲”是《项脊轩志》和《祭十二郎文》两篇文章表达的共同情感,试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在两篇文章中作者各自表达了哪几种悲?
2023-08-31更新 | 4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项脊轩志》阅读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五年,吾妻来                                归:女子出嫁
B.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          书:读书
C.其稍异于前                                        制:形制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手:亲手
2022-09-29更新 | 3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统一调研检测(一) 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异爨:分灶做饭,即分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己为墙/凡再变矣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
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
C.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是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记叙与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抒发悲喜之情。
B.作者善于选取细节来表现深情,如写母亲的语言“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动作“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等来表现对儿子深切的爱。
C.文章用枇杷树做结,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D.文章的叠词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5.“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结合全文归纳概括“可悲”的事件。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位;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C.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古时指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也可指有窗的长廊或者小屋,本文中指的是小屋。
B.大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母亲的母亲,一层是父亲的母亲,这里指后者,即祖母。
C.束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将头发束起为髻,常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即15至18岁。
D.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上朝时指画或记事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虽小,但环境幽雅,兰桂竹木、明月、桂影,再加上满架之书、啸歌之声,都衬出作者高雅的志趣。
B.作者住在项脊轩,虽可喜,但也有可悲之事,比如庭阶寂寂,叔父分家,以及回顾往事点滴,都让人悲从中来。
C.作者对项脊轩一共修过两次,第二次修建的规制有所不同,第二次修过后,作者就多在外地,很少住在里面了。
D.在项脊轩中,出现了很多人物:老妪、母、大母、妻子等。这些人都以项脊轩为枢纽,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022-02-26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C.大母余曰   过:经过D.凡变矣   再:两次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顷,持一象笏至
A.佯狂不知所B.久,能以足音辨人C.俯察品类D.儿成,则可待乎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里行间倾注可喜亦可悲之情,即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B.首段可分为两层,先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再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C.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2021-10-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有删改)

(二)

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也。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自周诗有《崧高》《蒸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于义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日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周秦者,往往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


【注】①曾南山: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二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②骈拇枝(qí)指: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③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成童的年龄,即十五到二十岁
B.抑非其                                        伦:类
C.于义己侈矣                                     为:是
D.号为力周秦者                                 追: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复葺南阁子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B.君子耻                                          吴之民方痛心
C.熙则未必饯别而赠人                  谨拜表
D.往往                                          渔父鼓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虽然以写人事为主,但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其实蕴含深意;庭院的变化暗示着大家庭的衰变、分裂,也照应了祖母的期望;枇杷树的亭亭如盖引发物是人非、睹物伤人之感,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B.归有光选取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撷取富有个性的语言,运用细节描写,使疼爱儿子的母亲、对孙子寄予厚望的祖母、温柔可亲的妻子三个感人形象跃然纸上。
C.曾国藩认为归有光的有些音韵抑扬、委婉含蓄、充满情韵的文章未必合乎思想义理的要求,但他肯定归有光散文不雕琢浮华,不精细刻画就能表现物态人情的成就;照他的这一评价,我们发现选文一就可以算作典例。
D.两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迥异,所以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选文一是抒情散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惊念之情,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二是书跋,对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而全面的评价,以议论为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 彼 所 为 抑 扬 吞 吐 情 韵 不 匮 者 苟 裁 之 以 义 或 皆 可 以 不 陈 浮 芥 舟 以 纵 送 于蹄 涔 之 水 不 复 忆 天 下 有 曰 海 涛 者 也 神 乎 味 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2)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2021-0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下列各句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大母     从轩前
B.内外多小门墙   郑人有履者
C.借满架     或凭几学
D.再变矣     四遭火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垣墙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客逾庖而,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就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总共变了两次。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中举出仕,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21-01-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49
14-15高二上·湖南岳阳·期末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C.吾妻来              归:出嫁
D.其稍异于前              制:规定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母立于兹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何谓阁子也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D.久,能以足音辨人   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句子断句不正确的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C.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项脊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020-10-2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然予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B.客庖而宴     逾:越过
C.二世          乳:喂养D.吾家读书久不     效:仿效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欣于所遇                 无忘乃父之志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每览昔人兴感
A.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B.归有光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C.《兰亭集序》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D.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王羲之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庖而宴鸡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020-10-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10 . 下列选项中,课文相关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斑纹》一课中,作者以斑纹为线索,对许多动物的习性、生物界的一些自然规律做了说明,并且还对它们的启发意义做了引申性的阐发,如对“团结就是力量”另一面的解释,对善与恶关系的思考等等。
B.《项脊轩志》首段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作者写“可喜”本意并不是为了写“可喜”,而是为了下文的可悲作铺垫,为了更好地写“可悲”。
C.“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反问中的“染”和“醉”,融入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的“泪”让情景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
D.“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2020-10-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