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元锡,字天启,婺源人。正德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陕西镇守中官廖鸾族子铠,冒功为锦衣千户,随鸾于陕。元锡争之,言铠父鹏已乱中州,勿使铠复乱陕右。乞征还鸾,置铠父子于理。偏头关之捷,录功太滥,偕同官言太监张忠、总兵官刘晖等不宜赏。湖广镇守太监杜甫请巡历所部,帝许之,元锡等据祖制力争。帝幸昌平、宣府、大同,元锡偕同官邢寰累疏谏;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安远侯柳文镇湖广,奏携参随七十余人,元锡乞寝所奏。车驾还京,以应州之捷大赉文武群臣。元锡等言:“是役杀边民无算,六军多伤。今君臣欣喜交贺,而军民系贼庭,南向号哭,臣等何忍受赐?

帝欲南幸,舒芬、黄巩切谏得罪,给事御史遂不敢争。及帝将亲征宸濠,元锡复谏沮。宸濠就执,元锡、寰偕六科驰疏请回銮。十五年,帝在南京,元锡等复屡申前请,且言:“供亿繁费,使牒旁午。奸宄冒官校,少女充离宫。陛下不以宗社为重,专事逸游,岂能长保天下。”语甚危切

中旨以内官晁进、杨保分守兰州、肃州,元锡等言:“二州逼强寇,不可增官守,累居民。”群小不悦,矫旨责之。诏改团营西官厅为威武团练营,以江彬、许泰等提督之,别择地为团营教场。元锡言:“拓地则扰居民,兴工则费财力。以朝廷自将之军而彬等概加提督,则僣名分。”不从。会帝崩,事已。

嘉靖六年,帝以李福达狱下三法司于理。元锡不能平,有后言,闻于张璁,并下狱夺职。后用荐起故官。历户部左、右侍郎,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汪元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
B.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
C.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
D.复言宣府守将朱振等皆扈从西巡/寇乘虚入塞/何以御之/已/闻帝将选禁军亲征四海治部寇/复极陈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锦衣:在明朝指锦衣卫。锦衣千户是指锦衣卫中的官员职阶。与李白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中“锦衣”意思相同。
C.六军:《周礼》,“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六军代指天子军队。《长恨歌》中的“六军”也代指此意。
D.致仕:古代官吏年老退休称为“致仕”,即退官之意,“出仕”则恰恰相反。通常“乞骸骨”指的是自己请退离职,而“致仕”指的是到了一定的年龄退休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元锡有嫉恶如仇的品质。对廖铠假冒军功,到陕西就职之事,他能据理力争,并说出廖铠的父亲祸乱中州之事,请求将廖鸾征召回京,并将廖铠父子按法律处理。
B.汪元锡敢于直言劝谏,多次阻止皇帝巡幸。湖广的镇守太监杜甫请求皇帝巡视,汪元锡等人依据祖制进行劝阻。后来皇帝西巡,汪元锡偕同僚邢寰多次上疏劝谏。
C.汪元锡同情百姓,怜悯士卒。在应州大捷皇帝赏赐群臣时,他想到边境军民受难不愿接受赏赐。在选择教场时他劝谏皇帝勿扰百姓、勿耗财力民力。
D.汪元锡为人正直、仗义执言,在李福达案件中,汪元锡知道其受到冤屈后,为其鸣不平,敢于当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此事被张璁知道,结果他就被下狱罢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臣欣喜交贺,而军民系贼庭,南向号哭,臣等何忍受赐?
(2)“陛下不以宗社为重,专事逸游,岂能长保天下。”语甚危切。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克缵,字绍夫,晋江人。万历八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请停矿税,论劾税使陈增、马堂,他惠政甚著。屡以平盗功,加至兵部尚书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灾,上疏陈时政,语极痛切。不报。召理京营戎政,改刑部尚书。李选侍将移宫,其内侍王永福、姚进忠等八人坐盗乾清宫珠宝下吏。克缵拟二人辟,余俱末减。帝不从,命辟六人,余遣戍。克缵言:姜升、郑稳山、刘尚理不持一物,刘逊拾地上珠,还之选侍,而与永福、进忠同戮,轻重失伦。况选侍箧中物,安知非先朝所赐?当是时,诸珰罪重,谋脱无自,惟请帝厚待选侍,则狱情自缓。于是流言四布,谓帝薄待先朝妃嫔,而克缵首入其言。帝不悦,责克缵偏听,命如前旨。天启元年冬,加太子太保。寻复以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延臣议红丸,克缵述进药始末,力为方从哲辨。给事中薛文周诋其灭伦常,昵私交,昧大义。克缵愤,援《春秋》不书隐公、闵公之弑,力诋文周,且白选侍无殴圣母事。给事中沈惟炳助文周复劾克缵。先是,帝宣谕百官,明言选侍殴崩圣母。及惟炳疏上,得旨: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感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盖是时王安已死,魏忠贤方窃柄,故前后谕旨抵牾如此。克缵历官中外,清强有执。持议与争三案者异,攻击纷起。自是群小排东林,创《要典》,率推克缵为首功。时东林方盛,克缵疾。诏加太子太傅,乘传归。四年十二月,魏忠贤尽逐东林,召克缵为工部尚书。视事数月,复移疾归。崇祯元年,起南京吏部尚书。有劾之者,不就,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黄克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B.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C.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D.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念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B.兵部,军事行政总汇的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C.东林,东林党,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
D.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求退婉辞。钱起诗:“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克缵施行惠政,平盗有功。黄克缵巡查山东,请求停止征收矿税,论告弹劾税使陈增、马堂,他的仁政效果显著,多次因为平定盗贼有功加官。
B.黄克缵恪守法度,直言进谏。他认为姜升等人与永福、进忠同等量刑,轻重失去法度;流言说皇帝对先朝的妃嫔不好,这些他都直接告诉皇上。
C.黄克缵被人诋毁,愤怒反击。朝臣讨论“红丸”案,黄克缵极力为方从哲辩护,被给事中薛文周诋毁,他愤怒,引用《春秋》故事加以反击。
D.黄克缵清正强硬,敢于坚持。黄克缵坚持对“三案”的意见被攻击,又因他是创立《要典》的第一功臣,迫于东林党人势力,他只好称病辞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灾,上疏陈时政,语极痛切。不报。
(2)当是时,诸珰罪重,谋脱无自,惟请帝厚待选侍,则狱情自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