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夫·托尔斯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的怪老头

聂赫留朵夫站在渡船边上,眼睛望着宽阔湍急的河水。两个形象在他的头脑里一交一替出现着:一个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他满脸怒容,脑袋被大车颠得直摇晃;一个是精神抖擞地同西蒙松一起在路边走着的卡秋莎。一个形象使他沉重而悲伤,那就是濒临死亡而不愿死去的克雷里卓夫。另一个形象是生气勃勃的卡秋莎,她获得西蒙松这样好人的爱,走上了稳当可靠的善的道路,这本是件喜事,但聂赫留朵夫却觉得难受,而且无法克服这样的感觉。

城里教堂的大铜钟敲响了,颤动的钟声荡漾在水面上。站在聂赫留朵夫身旁的马车夫和所有赶大车的一个个脱下帽子,在胸前画了十字。只有站在栏杆旁的一个个儿不高、头发蓬乱的老头儿没有画十字,只是抬起头来,眼睛直盯着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起初并没有注意到他。这老头儿身穿一件打过补钉的短褂和一条粗呢裤,脚蹬一双补过的长筒靴。他的肩上背着一个不大的口袋,头上戴着一顶破皮帽。

老头子,你怎么不做祷告?聂赫留朵夫的马车夫戴上帽子,拉拉正,问他说。莫非你不是基督徒吗?

叫我向谁祷告?头发蓬乱的老头儿生硬地还嘴说。他说得很快,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当然是向上帝啰。马车夫含嘲带讽地说。

那你倒指给我看看,他在哪儿?上帝在哪儿?

老头儿的神气那么严肃坚决,马车夫觉得他是在同一个刚强的人打交道,有点心慌,但表面上不动声色,竭力不让老人的话堵住自己的嘴,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就连忙回答说:在哪儿?当然是在天上。

那你去过那儿吗?

去过也罢,没去过也罢,反正大家都知道该向上帝祷告。

谁也没在什么地方见过上帝。那是活在上帝心里的独生子宣告的。老头儿恶狠狠地皱起眉头,急急地说。

看样子你不是基督徒,你是个洞穴教徒。你就向洞穴祷告吧!马车夫说,把马鞭柄插到腰里,扶正骖马的皮套。

有人笑起来。

那么,老大爷,你信什么教呢?站在船边大车旁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问。

我什么教也不信。除了自己,我谁也不信,谁也不信。老头儿还是又快又果断地回答。一个人怎么可以相信自己呢?聂赫留朵夫插嘴说。这样会做错事的。

我这辈子从没做过错事。老头儿把头一扬,断然地回答。

世界上怎么会有各种宗教呢?聂赫留朵夫问。

世界上有各种宗教,就因为人都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我以前也相信过人,结果像走进原始森林一样迷了路。我完全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出路。有人信旧教,有人信新教,有人信安息会,有人信数身教,有人信教堂派,有人信非教堂派,有人信奥地利教派,有人信莫罗勘教,有人信阁割派。各种教派都夸自己好。其实他们都像瞎眼的狗崽子一样,在地上乱爬。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大家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能同舟共济。只要人人保持本色,就能齐心协力。

老头儿说得很响,不住往四下里打量,显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听他说话。

哦,您这样说教有好久了吗?聂赫留朵夫问他。

我吗?好久了。我已受了二十三年的迫害。

怎么个迫害法?

他们迫害我,就像当年迫害基督那样。他们把我抓去吃官司,又送到教士那儿,送到读书人那儿,送到法利賽人那儿。他们还把我送到疯人院。可是他们拿我毫无办法,因为我是个自由人。他们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他们以为我会给自己取个名字,可我什么名字也不要。我放弃一切,我没有名字,没有居留地,没有祖国,什么也没有。我就是我。我叫什么名字?我叫人。人家问我:‘你多大岁数?’我说我从来不数,也无法数,因为我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人家问我:‘那么你的父母是谁?’我说,我没有父母,只有上帝和大地。上帝是我父亲,大地是我母亲。人家问我:‘你承认不承认皇上?’我为什么不承认。他是他自己的皇上,我是我自己的皇上。他们说:‘简直没法跟你说话。’我说,我又没求你跟我说话。他们就是这样折磨人。

那么您現在到哪儿去?聂赫留朵夫问。

听天由命。有活我就干活,没有活我就要饭。老头儿发现渡船就要靠岸,得意扬扬地扫了一眼所有听他讲话的人,结束说。

渡船在对岸停住了。聂赫留朵夫掏出钱包,给老头儿一点钱。老头儿拒绝了。

这我不拿,面包我拿的。他说。

哦,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的。你又没有得罪我。其实,要得罪我也办不到。老头儿说着,动手把放下的口袋背到肩上。这时聂赫留朵夫的驿车已套上马,上了岸。

老爷,您还有胃口跟他费话,马车夫等聂赫留朵夫给了身强力壮的船夫酒钱,坐上车,就对他说,哼,这个流浪汉不正派!

【注】①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克雷里卓夫:和后文提到的西蒙松都是流放的政治犯、革命者。
1.下列对“流浪的怪老头”的描述,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喜欢流浪的奇怪老人。
B.一个四处漂泊的神秘陌生人。
C.一个行为古怪的流浪者。
D.一个行踪不定的奇特老人。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头儿对马车夫生硬地回嘴,不只是因为他质疑自己不做祷告的事,还因为他语言、态度、称呼对人不敬。
B.聂赫留朵夫问宗教的事,实际是转移话题,他不想引起“做错事”的隐痛,也不想与老头儿起语言争执。
C.老头儿拒绝聂赫留朵夫给的钱,这是对他愿意听自己说教的回敬,并不是要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
D.这段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对话更能凸显老头儿倔强的性格和爱说教的特点。
3.老头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看待这些“怪”?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4.选文开端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那几条黑带子在硝烟中移动,越来越近了。射击声越来越猛烈,汇合成一片连续不断的轰响。硝烟也越来越多,迅速地扩展到整条战线上,终于合成一片越来越大的紫云,中间还夹杂着闪闪的火光和斑斑的黑点,各种声音混合成一个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他们进攻了!军官脸色发白,把望远镜递给水兵,说道。

哥萨克们在大路上奔驰,军官们骑着马,司令坐在车上,带着随从,纷纷从旁边驰过。人人脸上都露出焦急和恐怖的神色。

不可能被占领的!一个骑马的军官说。

啊呀,旗子!你看!你看!另外一个军官撇下望远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马拉霍夫陵上扯起法国旗来了!

不可能!

柯捷尔卓夫老大夜里刚捞回本钱,接着又把钱输光,连缝在翻袖里的几个金币都输掉了。黎明之前,他正躺在第五棱堡的守备兵营里,睡得很熟,但梦魂颠倒。这当口,忽然传出一声不祥的叫喊,接着就有几个声音跟着喊道:

警报!

您怎么还在睡觉,米哈依尔·谢苗内奇!敌人进攻了!有人喊道。

准是哪一个开玩笑。他睁开眼睛,怀疑地说。

但他忽然看到一个军官,脸色吓得发白,茫无目的地东奔西窜,他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一想到人家可能把他当作胆小鬼,在紧要关头不肯下连队,他紧张极了。他一口气跑到连队里。炮击已经停止,但步枪声非常激烈。子弹不是一颗颗地嘘嘘飞着,而是一大批一大批地从头上呼啸而过,好像秋天的鸟群。他的营昨天驻扎的地方弥漫着硝烟,听得见敌人的呐喊和呼叫声。一路上他遇到一群群负伤的和没有负伤的士兵。又跑了三十步光景,他看见他的一连人贴墙排列着,还看见一个士兵吓得脸色发白。其他的人也一样。

柯捷尔卓夫不禁也感染了恐惧的感觉,浑身上下掠过一阵寒战。

施华尔茨被占领了。一个青年军官说,他的牙齿碰得咯咯发响,全完蛋了!

胡说!柯捷尔卓夫怒气冲冲地说。他拔出短小的钝铁刀以壮声势,接着大声喊道,前进,弟兄们!冲啊!

他的声音很威武很洪亮,使他自己也受到了鼓舞。他沿着避弹障向前冲去;约莫有五十名士兵嘴里呐喊着,跟在他后面。他们跑出避弹障,向一片开阔的野地跑去。这里子弹密得简直像冰雹一样;有两颗子弹打中了他,但中在哪里,伤得怎么样,是挫伤还是打伤,他可没工夫琢磨。就在前面,在硝烟中,他看见许多穿蓝军服和红裤子的人,听到非俄国话的呐喊;一个法国人站在胸墙上,挥着帽子,嚷着什么。柯捷尔卓夫相信这回他免不了一死,这种想法反而增添了他的勇气。他一直向前冲,向前冲。有几个士兵赶上了他;另外有几个在旁边出现了,也冲上去。穿蓝军服的兵纷纷回头向自己的战壕跑去,始终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可是脚下到处都是伤兵和尸体。当他们跑到外围的壕沟时,柯捷尔卓夫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他感到胸口一阵疼痛,在踏垛上坐下来。透过炮眼,他满心欢喜地看到,穿蓝军服的人群乱糟糟地往他们自己的战壕跑去,整个战场上横满穿蓝军服红裤子的尸体和在地上爬行的伤兵。

半小时以后,柯捷尔卓夫躺在尼古拉耶夫兵营附近的担架上,知道自己负伤了,但几乎一点也不觉得痛。他只想喝一点凉东西,躺得更舒服些。

一个满脸黑色络腮胡子的矮胖医生走到他跟前,把他的外套解开。柯捷尔卓夫垂下眼睛,瞧医生怎样检查他的伤,又打量着医生的脸,但还是一点也不觉得痛。医生用他的衬衫盖住伤口,手指在外套前襟上擦了擦,也不向柯捷尔卓夫瞧一眼,默默无言地向另一个伤员走去。柯捷尔卓夫无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记起第五棱堡上的战斗,十分快慰地想,他已经出色地尽了他的责任,而这是他服役以来第一次干得那么漂亮,他觉得问心无愧。医生一边给另一个军官包扎伤口,一边指指柯捷尔卓夫,对拿着十字架站在旁边的留着红色大胡子的神父说了几句话。

怎么,我要死了吗?神父走近时,柯捷尔卓夫问道。

神父没回答什么,做了祷告,把十字架递给他。

死亡并没有吓倒柯捷尔卓夫。他伸出软弱的双手接住十字架,把它贴在嘴唇上,哭了起来。

怎么样,法国人全部被打退了吗?他问神父。

我们处处都胜利了。神父回答,故意不让他知道马拉霍夫陵上已经飘扬着法国旗,免得他难过。

感谢上帝!感谢上帝!柯捷尔卓夫喃喃地说,也没感觉到眼泪簌簌地在颊上滚动。他想到自己干了一番英雄事业,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

他有一刹那也想到了弟弟,心里默念道:但愿上帝也赐给他这样的幸福!

【注】1854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从多瑙河部队调到克里米亚俄土战争前线,担任炮兵连长,几乎从头至尾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他一边指挥炮兵连,一边写作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进攻了”,哥萨克们、军官们、总司令带着随从纷纷从旁边驰过,写出了敌人进攻的突然以及自己一方临战的慌乱和紧张情形。
B.“不可能被占领的!”“不可能!”军官的对话,写出了战场形势的快速发展,己方阵地被敌方占领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C.从在睡梦中被叫醒,到看见“脸色吓得发白,茫无目的地东奔西窜”的军官,他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表明柯捷尔卓夫战场经验丰富。
D.医生检查完柯捷尔卓夫的伤以后,也不向他瞧一眼,就默默无言地向另一个伤员走去,写出了当时医生对下层官兵的冷漠态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反复写军官和士兵被吓得脸色发白、牙齿碰得咯咯发响,既给人真实感,又对后文表现战士们的勇敢进行了衬托。
B.选文在重点刻画柯捷尔卓夫的英雄形象的同时,也注意刻画普通战士的群像,表达了对普通士兵和底层军官的赞美。
C.柯捷尔卓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底层军官形象,他勇敢,他也赌博,临死之时,依然不忘兄弟亲情,祝福兄弟幸福平安。
D.小说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在人物对话中,刻画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对话还准确反映了战争的进程。
3.本文是如何描写激烈的战场情境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选文集中刻画了下层军官柯捷尔卓夫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以上节选自教材69页结尾部分:第一次探监结束。)

……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他指点她该怎么签,签在什么地方。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他手里的笔,说。

“好,您说吧。”她说。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

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怎么样?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喝醉了吗?”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米世还想利用我米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女人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以上节选自教材同译本《复活》第一部47-48章:第二次探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柯拉勃列娃和老婆子等次要人物既衬托了主要人物玛丝洛娃的形象,又反映出牢房中成员和环境的特点。
B.小说主要借助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玛丝洛娃的几次“笑”的描写,多角度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C.“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白己”,面对聂赫留朵夫急于赎罪的表现,玛丝洛娃出奇的清醒和镇定。
D.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见面时一般用“您”称呼对方来表示尊敬,中间改用“你”,说明此时的他急于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
2.关于小说选文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玛丝洛娃已有酗酒的习惯,与上文聂赫留朵夫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相呼应。
B.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但她又无法摆脱困境,因而要借酒浇愁。
C.“买酒”和“痛饮”等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玛丝洛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引发读者的同情。
D.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让玛丝洛娃十分痛苦,对他的抗拒表明玛丝洛娃已经顺利走上“复活之路”。
3.小说画线部分在玛丝洛娃的动作背后是人物心理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托尔斯泰认为“人在失足后仍可以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即“托尔斯泰主义”中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节选片段中男、女主人公在哪些方面表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02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23-24高二上·海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走了将近五千俄里路。在到彼尔姆以前,玛丝洛娃一直同刑事犯一起坐火车,乘轮船。到了彼尔姆,聂赫留朵夫才算向有关方面疏通好,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中。

②在到达彼尔姆以前,玛丝洛娃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感到十分痛苦。肉体上痛苦,是由于拥挤、肮脏以及虱子等小虫的骚扰。精神上痛苦,是由于跟虫子一样讨厌的男人——死乞白赖,纠缠不清,使人不得安宁。

③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她的处境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且不说政治犯的膳宿比较好,受到的待遇不那么粗暴,玛丝洛娃自从加入政治犯队伍后,不再受男人迫害,日子过得比较太平。不过,这次调动的最大好处是她认识了几个人,这几个人对她起了极好的影响,决定了她的前途。

④玛丝洛娃获准在旅途中跟政治犯同住,但她身体健康,赶路还得跟刑事犯一起。跟她一起步行的还有两名政治犯:一名是谢基尼娜,另一名是流放到雅库茨克省的名叫西蒙松的男犯,他肤色浅黑,头发蓬松,眼睛在前额下凹得很深。谢基尼娜之所以步行,是因为把座位让给一个怀孕的女刑事犯坐了。至于西蒙松步行,那是因为他觉得享受阶级特权是不合理的。

⑤这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九月早晨。天忽而落雪,忽而下雨,寒风阵阵。这批犯人总共有四百名男的和近五十名女的,都集合在旅站院子里,其中一部分围着把两天伙食费发给犯人头的押解官,一部分在向放进院子里的女贩购买食物。犯人纷纷数钱买食物,女贩们尖声说话,一片喧闹。

⑥玛丝洛娃和谢基尼娜都穿着高筒皮靴和羊皮袄,扎着头巾,从旅站房间出来,向女贩们走去。女贩都坐在北面墙脚背风的地方,嘈杂地叫卖各种东西。

⑦西蒙松穿一件橡胶短上衣,脚穿羊毛袜,外套胶鞋,用带子扎紧(他是个素食者,不穿戴皮革制品)。他也来到院子里,等待出发。他站在台阶旁,在笔记本里记着刚想到的话:“要是细菌能观察和研究人的指甲,它准会认为指甲是无机物。同样,我们观察地球外壳,也会认为地球是无机物。这是不正确的。”

⑧玛丝洛娃同女贩讲好价钱,买了几个鸡蛋、一串面包圈、几条鱼和几个新鲜小麦面包,放进袋子里;谢基尼娜在同女贩算账、付钱。这时犯人们不再说话,纷纷站好队。押解官走出来,在出发前对犯人作最后一次训话。

⑨一切都照规定办理:清点人数,检查镣铐,把犯人排成双行,一对对用手铐锁在一起。但突然响起军官的怒斥声、打人的响声和孩子的哭声。人群里顿时静了下来,接着发出低低的埋怨声。

⑩玛丝洛娃同政治犯待在一起,尽管处境艰苦,她却觉得心情舒畅。每天步行二三十俄里,伙食很好,走两天休息一天。这样,她的身体便逐渐强壮起来。再有,结交一批新朋友,使她发现了以前一无所知的生活乐趣。她认为目前同她一起赶路的人都好得出奇,不仅以前从没见过,简直无法想象。

玛丝洛娃毫不费力就懂得了这些人从事革命活动的动机。她明白,这些人站在老百姓一边,反对老爷太太们;这些人原来也是老爷太太,但他们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不惜牺牲特权、自由和生命。这就使她格外敬重他们,钦佩他们。

她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谢基尼娜。她不仅钦佩她,而且怀着特殊的敬意热爱她。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美丽姑娘,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把有钱的哥哥寄给她的东西全都分赠给人家,自己穿戴得不仅很朴素,甚至可以说很粗陋。谢基尼娜从不卖弄风情,这使玛丝洛娃对她格外钦佩。那些不熟悉她的男人,往往对她纠缠不清,但据她自己说,全靠她力气大才把他们摆脱掉:“有一次,有个老爷在街上缠住我不放,我就抓住他使劲摇晃了几下,把他吓得拔脚就跑。”

她之所以成为革命家,据她自己说,是因为从小就厌恶贵族生活,而喜欢平民生活。“我跟厨娘和车夫在一起,总是很快活,可是跟我们那些老爷太太在一起却觉得无聊,”谢基尼娜讲道,“后来我懂事了,看出我们的生活真是糟透了。我没有母亲,我不喜欢父亲。十九岁那年我就离开家,跟一个女朋友一起到厂里做工。”

谢基尼娜离开工厂就住到乡下去。后来又回到城里,住在一处设有秘密印刷所的房子里,终于被捕,判处苦役。这些事她自己从没讲过,但玛丝洛娃从别人嘴里知道,她被判苦役,是因为那所房子被搜查时,有个革命者在黑暗中开了一枪,她却把开枪的罪名揽到自己头上。

玛丝洛娃自从认识她以来就看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谢基尼娜从来不顾自己,遇到大小事情,总是只考虑怎样帮助别人,为别人出力。她现在的同志中有个叫诺伏德伏罗夫的,讲到她时总是戏称她为慈善迷。

玛丝洛娃刚加入政治犯的队伍时,谢基尼娜有点嫌恶她。玛丝洛娃注意到这一点,但后来又发现谢基尼娜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待她特别和蔼可亲。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物竟如此和蔼可亲,这使玛丝洛娃深为感动,她就把整颗心都交给她,并且不知不觉接受她的观点,情不自禁地处处模仿她。玛丝洛娃的一片赤忱感动了谢基尼娜,她也就真心喜欢玛丝洛娃了。

(有删改)

注释①〔阶级特权〕指俄国民粹派因出身贵族,享有坐车赶路的特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不仅身体变强壮了,精神也变得开朗积极了,她的身心都开始“复活”。
B.西蒙松在等待出发时还在记笔记,反思人类的认知,可见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
C.军官的怒斥声、打人的响声,与人群中顿时的安静形成对比,突出押解者的残暴。
D.谢基尼娜一开始嫌恶玛丝洛娃是因为她太平凡,但能和蔼待人反映了其革命者的胸襟。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写玛丝洛娃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衬托出她被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处境的改善,从而引出玛丝洛娃的改变。
B.第⑤~⑨段属于场面描写,对犯人们买食物、等待出发、受训诫等场景的描写,旨在反映押解犯人时混乱的状态。
C.第⑨段划线句子连用四个短句,语言简洁,写出了流放之路程序的枯燥与一成不变,也反映出押解者的冰冷无情。
D.本文对西蒙松穿着的详细描写,既体现出他的身份、处境,也表现出他不同于玛丝洛娃等人的思想意识。
3.第~段描写了谢基尼娜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中通过玛丝洛娃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谢基尼娜的所作所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2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小说阅读(1)(考点剖析+对点训练)-【寒假自学课】2024年高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江苏徐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前天我话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了他一眼。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①我将为您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②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复活》第一部59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河流的复杂多变作比喻来说明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交代出聂赫留朵夫的变化,也预示着下文玛丝洛娃会有所改变。
B.典狱长对聂赫留朵夫转述玛丝洛娃的话,表现了典狱长对在押囚犯缺乏真正的关注与同情,也反映出玛丝洛娃不想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帮助。
C.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始终以“您”相称,在表示礼貌的同时也显示她对聂赫留朵夫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他仍然怀有怀疑、愤恨之意。
D.玛丝洛娃虽然身陷牢狱,遭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想办法帮助明肖夫母子,这也体现出玛丝洛娃内心良善的一面。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重点情节凸显。
B.小说写二人对话进行比较顺畅,既交代了二人关系、情感的变化,又增强了读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C.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心理活动展开,既灵活直接地体现人物性格,充分坦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在微笑”等,在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3.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横线两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托尔斯泰主义中“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等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2023-11-21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小说阅读(1)(考点剖析+对点训练)-【寒假自学课】2024年高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天气变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正下得紧,将道路、房顶、树木、门前的台阶、车篷、马背等统统盖住了。英国人有一辆轻便的马车,聂赫留朵夫就让英国人的马车夫把车赶到监狱去。他一个人坐上自己的那辆四轮马车,感觉心情沉重,好像自己正要去履行一种不愉快的责任。就这样,他坐着柔软的马车,跟在英国人的马车后面,在雪地上艰难地向监狱驶去。

监狱的房屋、门前的岗哨和路灯,尽管被雪盖上了一层洁净的白色外衣,尽管门口的台阶、房顶、墙壁等也都蒙着一层洁净的白色外衣,再加上监狱正面一排排亮着灯的窗子,但所有这些反而使聂赫留朵夫觉得这里比今天上午所看见的更加阴森恐怖了。

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借着门灯,瞧了瞧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跟他们走进院子,又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按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关了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聂赫留朵夫嘴里翻译着,脑子里并没想他们话里的意思。他为即将同卡秋莎见面而紧张。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就听见越来越近的脚步声,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包着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卡秋莎,顿时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日子。当卡秋莎没有抬眼快步进房间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迎着她走了几步。他看到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同上次她责备他时一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对他望了望,又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想去哪就可以去哪。让我们来商量一下……

她立即打断他的话:我没什么可考虑的!我跟西蒙松走。

她显然很激动,却抬起眼睛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晰,像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打住,接着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再有更好的指望吗?这是我的福气。我别无他图呢……

也许她真的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需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脸红了。

要是您爱他……他说。

没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并不在意。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好像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所做的不符合您的心意,就原谅我吧。她用那习惯歪着头看人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

嗯,看来只能这样办了。您将有自己的生活。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现在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痛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想到会这样。他说。

您没必要再待在这儿受罪了!您受得已经够多了。她说,古怪地微微一笑。

我过得挺好。如果可能,我仍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足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多好的女人啊!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地微笑。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接着他问了克雷里卓夫的情况。她镇定下来,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克雷里卓夫在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就被送进医院。谢基尼娜很不放心,想到医院去照顾他,可是没有获得准许。

现在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这样说道。

我不想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目光中,从她说请您原谅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语时凄凉的笑容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在他刚才对她的决定的原因所做的两种推测中,第二种是对的:她爱他,却认为和他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起离开,就会使他得到自由。现在她办到了她想要办的事,这使她感到高兴,但一想到要和他分别了,心里不免又难过起来。

(有删改)


【注】①卡秋莎,即玛丝洛娃。②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即聂赫留朵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狱长见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是上层社会人物,便把他们带到办公室,非常热情地为他们服务。
B.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除了告诉她减刑的消息,还打算表达想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愿望。
C.聂赫留朵夫想同玛丝洛娃结婚只是出于赎罪心理,心里却希望她和西蒙松在一起,心口不一。
D.玛丝洛娃深爱聂赫留朵夫,但认为和他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可见玛丝洛娃心地善良。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寒冷的氛围,烘托了聂赫留朵夫沉重的心情。
B.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玛丝洛娃的形象,展示了人物极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多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让读者跟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代入式的体验并与角色产生共鸣。
D.小说侧面展现了西蒙松的优秀,所以玛丝洛娃选择和西蒙松在一起,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痛苦。
3.文中画横线的反问句有哪些潜台词?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及选择性必修上册节选内容进行分析。
4.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

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

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刮刮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那老婆子叫明肖娃。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急不可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

你闹什么!怎么可以这样……

玛丝洛娃垂下眼睛,把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醉酒的状态下,其实是为了让她无所顾忌地宣泄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B.“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欲言又止,语意未尽,说明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口头上的道歉并不在意,希望他最好能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自己。
C.玛丝洛娃两次说道“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这是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人格感情的指责与控诉。
D.文末写她“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现实生活的痛苦让她无法“复活”,只能选择用酒精暂时地麻醉自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视角观察玛丝洛娃的脸庞,写了她脸上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表现他的怜惜之情。
B.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饱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明肖娃母子,这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厚道和善良。
C.文章在描述二人会面的场景时,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方便深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D.文中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的劝告既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的内心追求,也反衬了玛丝洛娃对人格尊严的坚贞执着。
3.选文中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且在小说中二人最终也未走到一起。请联系选文与所学内容分别分析玛丝洛娃两次拒婚的主要原因。
4.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托尔斯泰是如何描写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的。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娜·卡列尼娜(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安娜坐的那节车厢,在铁轨接合处有规律地震荡着,轰隆轰隆地开过月台,开过一堵砖墙、一座信号房、还开过一些别的车辆。安娜忘记了她的旅伴们;随着车厢的轻微颤动摇晃着,呼吸着新鲜空气,安娜又开始沉思起来:

②“我刚才想到哪里了呢?我想到简直想像不出一种不痛苦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却都千方百计地欺骗着自己。但是就是你看清真相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③“我苦恼万分,赋予我理智就是为了使我能够摆脱;因此我一定要摆脱。如果再也没有可看的,而且一切看起来都让人生厌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蜡烛熄了呢?但是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个乘务员顺着栏杆跑过去?为什么下面那辆车厢里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声喊叫?为什么他们又说又笑?这全是虚伪的,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④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好像躲避麻风病患者一样避开他们,她站在月台上,极力回忆着她是为什么到这里来的,她打算做些什么。以前看起来可能办到的一切,现在却那样难以理解,特别是在这群闹嚷嚷的不让她安静一下的讨厌的人中间。有时脚夫们冲上来,表示愿意为她效劳,有时年轻人们从月台上走过去,鞋后跟在地上格格地响着,一边高谈阔论,一边凝视着她;有时又遇见一些给她让错了路的人。回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她就打算再往下走,她拦住一个脚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弗龙斯基伯爵那里带了信来的车夫。

⑤“弗龙斯基伯爵?刚刚这里还有一个从那里来的人呢。他是来接索罗金公爵夫人和她女儿的。那个车夫长得什么模样?”

⑥她正在对那个脚夫讲话的时候,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蓝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⑦“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弗龙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⑧“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⑨“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⑩两个在月台上踱来踱去的使女,扭过头来凝视她,大声地评论了几句她的服装。“质地是真的,”她们在议论她身上的花边。年轻人们不让她安静。他们又凝视着她的面孔,不自然地又笑又叫地走过她身边。站长走上来,问她是否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个卖克瓦斯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天啊,我到哪里去呢?”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回忆起她和弗龙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和那个中心点正对着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和我自己!”

她想倒在和她拉平了的第一辆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胳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中心点已经开过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扶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扑通跪下去了。同一瞬间,一想到她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呀?”她想站起身来,把身子仰到后面去,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感觉得无法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那枝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娜对“哪里”“做什么”“为什么”反复追问,试图通过种种“理智”的思考使自己摆脱困境。
B.喧闹的环境使安娜焦躁不安,她的异样引起了乘客的警觉,大家都像躲避麻风病患者一样避开她。
C.“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给了安娜启示,她找到了摆脱所有人、摆脱自己、惩罚弗龙斯基的办法。
D.选文结尾一句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是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对车夫米哈伊尔的外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他貌似光明的使者,实为催命的无常。
B.第⑩段中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既具有客观性,又折射出此时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C.第段体现了全知视角叙述的特点,作者既能保持叙述的客观全面,又能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D.第段中“蜡烛”运用比拟,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
3.结合第段的内容,概括安娜卧轨后的内心活动。
4.“绝望”的色调充斥选文,请结合文本概述安娜绝望的具体内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特别喜爱一个叫克雷里卓夫的害痨病的青年,克雷里卓夫跟玛丝洛娃在同一个队里,被流放去苦役,聂赫留朵夫早在叶卡捷琳堡就认识了他,在途中又同他见过多次面,还同他聊过天。夏天里,有一次在站上休息,聂赫留朵夫跟他一起消磨了一整天,克雷里卓夫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还讲了他如何成为革命者,他入狱前的经历很简单,父亲是个富有的南方地主,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独生子,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念中学和念大学都很轻松,大学数学系毕业时名列前茅,得到硕士学位,学校要他留校,以后还要送他出国深造,他犹豫不决,这时候,有几个同学要他给公共事业捐点钱。他知道,这种公共事业便是革命事业,但那时他对此还毫无兴趣,只是出于同学的情谊和自尊心,唯恐人家说他胆小怕事,就捐了钱。收钱的人被捕了,搜出一张字条,知道钱是克雷里卓夫捐的,所以他也被捕了,先是关在警察分局,后来进了监狱。

“我坐的那个监狱。”克雷里卓夫对聂赫留朵夫讲道,“那个监狱不算太严,我们不仅可以敲敲墙壁互通音讯,而且可以在过道来回走动,随便交谈,到了晚上甚至可以齐声歌唱。我原来有一副好嗓子。真的,要不是我母亲伤心过度,我待在牢里也还不错,甚至很愉快。我在这里认识了赫赫有名的彼得罗夫,还有别的人,但那时我还不是个革命者。我还认识了隔壁牢房里的两个人,他们都是因涉嫌波兰宣言案被捕的,后来又在押往车站途中企图逃跑而受审。一个是波兰人,姓洛靖斯基;另一个是犹太人,姓罗卓夫斯基。那个罗卓夫斯基还是个孩子,他说他十七岁,可是看上去只有十五岁,他很瘦小,两只黑眼睛亮晶晶的,人挺机灵,也像所有犹太人那样富有音乐才能,唱起歌来格外好听,是啊!他们被提审我是看到的,他们一早被带出去,傍晚回来,说是被判了死刑。这事谁也没想到。他们的案情实在很轻,只不过企图从押解兵手里逃走,又没有伤人。再说,把罗卓夫斯基这样一个孩子判处死刑,实在大不近人情了。我们关在牢里的人,都认为这只是吓唬吓唬他们,上级是不会批的。开头大家还激动了一阵,后来平静了,又像原来那样过日子。不料有一天晚上,看守来到我的门边,鬼鬼祟祟地告诉我说,来了几个木匠,正在搭绞架,我开头没弄懂是怎么回事,什么绞架不绞架的,但看守老头很激动,我瞅了他一眼,这才明白是那两个人预备的。我想敲敲墙壁,把这事通知大伙儿,可是又怕被那两个人听见。大伙儿都沉默了,显然都知道了。那天晚上,过道里和车房里死一般的安静,我们没有敲墙壁,也没有唱歌。是啊!那真是个可怕的夜晚。我通宵留神听着各种声音。”

“第二天一早,忽然听见过道的门开了,进来好几个人,我站在窗洞旁。过道里点着一盏灯,第一个进来的是典狱长,他是个胖子,平时神气活现,行动果断,但这会儿也脸色惨白,垂头丧气,好像吓破了胆。他后面是副典狱长,皱着眉头,神情严肃,再后面是一个卫兵。他们经过我的门口,在旁边那个牢房门前站住,我只能看见典狱长一个人,他站在那儿,脸色苍白,时而解开胸前的纽扣,时而又扣上,还耸耸肩脖。是啊!他好像怕什么似的闪开身子,原来是洛靖斯基从他身边经过,来到我门外,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儿,生有一张好看的波兰人脸型:前额开阔平直,一头细密的淡黄色鬈发,一双美丽的天蓝色眼睛,他是个身强体壮、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他站在我的窗洞前面,所以我看见了他整个脸庞,他的脸瘦削、灰白,怪吓人的。他抽起烟来,心事重重,忽然他想到什么事似的,开口说:‘太残忍,太不讲理了!我什么罪也没有,我……’我的眼睛一直盯住他那白嫩的脖子,看见他喉咙里有样东西在抖动,他无法说下去,是啊!这时,我听见罗卓夫斯基在过道里用尖细的犹太人嗓子嚷着什么,洛靖斯基丢掉烟头,从我的牢门口走开去。于是,罗卓夫斯基就出现在我的窗洞口,他那张孩子气的脸涨得通红,还在冒冷汗,眼泪汪汪的,他也穿着一身干净的衬衣,可裤子太大,他老是用两手把它往上提,整个身子打着哆嗦。然后传来一片喧闹和脚步声。后来,声音越去越远,过道的门哗啦响了一声,接下来就一片肃静……”

随后他沉默了好久,吃力地喘着气,把涌到喉咙里的哽咽硬压下去。

“我从那时起就成了革命者。”他平静下来说,他简短地讲完了他的身世。他参加了民意党,还当上了破坏小组的组长,专门对政府官员采用恐怖手段,迫使他们放弃政权,让人民掌权。他为达成目的到处奔走,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后来却被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被捕,受审讯,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被判死刑,后来改为终身苦役。他在狱中得了痨病,以现在这种条件看来他只能再活几个月。他知道这一点,但对自己的行为从没有后悔。他说,如果让他再活一辈子,他还是会那么干,也就是破坏他眼前那种罪恶昭彰的社会制度。聂赫留朵夫从克雷里卓夫的身世中和同他的接触中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特别喜爱一个叫克雷里卓夫的害痨病的青年,是因为他们早就认识,在流放途中又见过多次面,一起聊过天。
B.克雷里卓夫坐过的监狱可以互通音讯、在过道里来回走动、随便交谈,甚至齐声歌唱,可见当时监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C.当时俄国制度严明,对人民的管控十分严厉,洛靖斯基和罗点夫斯基只是企图从押解兵的手里逃走,结果却被判了死刑。
D.聂赫留朵夫从克雷里卓夫身上感受到当时革命者的精神,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奔波忙碌,不惧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克雷里卓夫的讲述展开情节,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而监狱故事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小说对洛靖斯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肖像描写,突出了洛靖斯基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他虽无罪却被处以绞刑,更令人痛惜。
C.在洛靖斯基和罗卓夫斯基被处以绞刑的那天,典狱长的神情和他平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滥用刑法的黑暗。
D.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克雷里卓夫的言行,详细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丰富了小说内容,语言也十分生动形象。
3.作者将克雷里卓夫的人生经历写得很有层次感,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试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她的脸红红的。她很带劲儿地在看守后面走着,并且不住地笑着,摇晃着脑袋。她一看到典狱长,就带着惊恐的神气盯住他,但立即就恢复常态,并且又快活又带劲儿地同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拉长了声音说,并且笑盈盈地使劲握了握他的手,不像上一次那样了。

我是带了状子来让您签名的。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看着她迎接他的那种带劲儿的样子,感到有点儿奇怪。

好的,签名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她笑盈盈地眯着一只眼睛说。

他告诉她怎样签名,签在什么地方。

她很用心地拿笔蘸了蘸墨水,轻轻抖了抖,便写上自己的名字。

再没有别的什么了吧?她忽而看看聂赫留朵夫,忽而看看典狱长,忽而把笔放在墨水缸上,忽而放在纸上,一面问道。

我有些话要对您说说。聂赫留朵夫说着,接过她手上的笔。

好,请您说吧。她说过这话,忽然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或者想睡觉,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于是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了。

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的另一边。这间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和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

他开口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

是啊,要是以前有个好律师就行了……她打断他的话说。她笑了起来。那时候要是大家知道我跟您认识,就大不一样了。可结果怎样呢?都把我当成小偷了。

她今天多么怪呀。聂赫留朵夫想道。他正要说说心里话,可是她又说起来。

我有一件事要对您说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很好的老婆子,说真的,大家简直都感到吃惊。这样好的老婆子,可是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她坐牢,儿子也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所以就坐了牢。她听说我认识您,玛丝洛娃转动着脑袋,看着聂赫留朵夫说,她就说:‘你对他说说,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她儿子姓敏绍夫。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真的,她可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老婆子呀,很明显是冤枉的。您就行行好,帮她操操心吧。她说着,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去办,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聂赫留朵夫说着,看着她那种大大咧咧的样子,心中觉得诧异。不过我想和您谈谈自己的事。您记得上次我对您说的话吧?他说。

您说了很多呀。上次您说什么来着?她一面说,一面不停地笑,转悠着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请求您饶恕我。他说。

哎,怎么啦,老是饶恕呀,饶恕,一点儿也用不着……您最好是……

我说过我要弥补我的过错,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弥补。我决定和您结婚。

她脸上流露出惊骇的神气。她那斜视的眼睛呆住了,像是在看他,又像不是在看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才对得起上帝。

怎么又把什么上帝搬出来啦?您说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上帝?什么上帝?当初您要是记着上帝就好啦。她说过这话,就张大了嘴,不说了。

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

您安静一点儿。他说。

我没有什么安静不安静的。你以为我醉了吗?我就是醉了,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她忽然很快地说起来,并且满脸涨得通红,我是苦役犯,原来是……您是老爷,是公爵,用不着来沾我,弄一身脏。你去找你们那些公爵小姐好啦,我的身价是一张十卢布的红票子。

不论你说得多么难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着,小声说,你想象不出,我觉得对不起你,心里有多么难受……

‘我觉得对不起你……’她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那时候你倒不觉得,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知道,可是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现在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又说了一遍。

我说到做到。

可是我说,你做不到!她说着,大声笑了起来

卡秋莎!他说着,就去摸她的手。

你走开,别摸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用不着到这儿。她气得一张脸变了颜色,叫了起来,一面把手从他手里往外抽。你是想拿我来拯救你自己。她继续说着,急不可待地要把心中一股怨气全吐出来。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一副又肥又丑的嘴脸。你走川,走开!地站起来,嚷道。

玛丝洛娃又坐了下来,垂下眼睛,两只小手交叉着手指头紧紧攥在一起。聂赫留朵夫站在她旁边,不知如何是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要和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就这样。

我反正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就是您的事了。不过我一点也用不着您。我这是对您说老实话。她说,可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死掉呀?她又说了一句,并且像诉苦似的哭了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的泪水挑动了他的泪水。

她抬起眼睛看了看他,就好像感到吃惊似的,并且用头巾擦起脸上流着的泪水。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说,分手的时间到了。玛丝洛娃站起身来。

您现在很激动。要是能行的话,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她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看他,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反复写玛丝洛娃“带劲儿”的举止,是因为聂赫留朵夫信守承诺帮助她上诉,使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B.玛丝洛娃不顾自身处境,为同监狱的老婆子求助聂赫留朵夫,从中可见她善良的本性,这也为她的“复活”提供了可能性。
C.玛丝洛娃的经历和同监狱的老婆子被控纵火都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D.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提出要与她结婚时,她十分愤怒,并当场发泄着自己心底的痛苦,这是她精神转变的征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眯着一只眼睛”,为讨好聂赫留朵夫而故作妩媚,说明她此时并不相信他上一次探监时所表达的愧疚。
B.在两人激烈冲突前,玛丝洛娃为监狱老婆子向聂赫留朵夫请求帮忙的情节,舒缓了小说的节奏,使叙述张弛有度。
C.玛丝洛娃的强烈不屑与聂赫留朵夫的态度形成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玛丝洛娃得过且过、安于堕落的心理。
D.作者多次用“笑”刻画玛丝洛娃的心理,如写她“大声笑了起来”,表现她对聂赫留朵夫承诺的不信、不屑以及内心的痛苦。
3.聂赫留朵夫在与玛丝洛娃的交谈中,称呼由“您”转到“你”,再转换到“您”。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试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理念——“道德的自我完善”。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