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莫泊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拉莱中尉的婚事

莫泊桑

战役一开始,拉莱中尉就从普鲁士人手中缴获了两门大炮。他既谨慎又骁勇,灵巧,机敏,足智多谋。上级派给他一百来号人,他组织了一支侦察队,曾经多次拯救撤退中的大军。

卡莱尔将军的这个旅,脱离了师主力,不停地后撤,靠着拉莱中尉的警惕和敏捷,几乎保持完好无损。这位中尉好像有分身术似的无所不在,挫败了敌人的所有诡计,令他们的预测屡屡失误。

一天早晨,将军把他招来。

中尉,将军说,这是拉塞尔将军来的一封急电,如果我们不能在明天日出以前赶到援助他,他就完了。他在布兰维尔,离这里八法里。

天寒地冻已经足有一个星期。两点钟,开始下起雪来;傍晚时,大地已经被大雪覆盖,浓密、纷飞的白雪像幕布把近在咫尺的东西都掩没了。

六点钟,小分队上路了。

雪,下个不停,给黑暗中的他们扑上一层白粉;它落在衣服上并不融化,加上夜色阴沉,所以他们在清一色白茫茫的田野上几乎不露一丝痕迹。

他们不时地停下来。每当队伍重新启动时,就留下一个白色的幽灵站在雪地里。幽灵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无影无踪。那是些活人扮的路标,用来为大部队指引方向的。

向右转!中尉说道,这是隆菲树林,树林左边就是城堡。

不久,一道命令传来:停止前进!小分队停下来,就地等候中尉。中尉仅带着十个人一路侦察往城堡方向推进。

他们在树丛下匍匐前行。突然,大家都静止不动了。一片可怕的寂静笼罩在他们上空。接着,在很近的地方,一个清脆、悦耳的年轻人的声音,刺破林中的静谧,轻轻地说:

父亲,我们要在雪地里迷路了。我们永远也到不了布兰维尔啦。

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回答:

完全不用担心,女儿,我对这一带了如指掌。

中尉说了几句话,四个战士,就像几个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去。

两个俘虏被带过来: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中尉始终低声地询问他们。

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隆菲伯爵的膳食总管。

她是做什么的?

她是伯爵府洗衣服的。

你们去哪儿?

我们在逃难。

今晚来过十二个鬼子枪骑兵。他们枪杀了三名守卫,吊死了园丁。我呢,真为女儿担心。

你们去哪儿呢?

去布兰维尔。

为什么?

因为那里有一支法国军队。

您认识路吗?

非常熟悉。

很好,那就跟我们走吧。

他们回到纵队,重又开始在田野中前进。老人沉默不语,和中尉并肩而行。女儿走在他的旁边。她突然停下来。

爸爸,她说,我太累了,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要抱她走,可是他年纪太大,身体也太弱了。

中尉,他啜泣着说,我们要耽误你们行军了。法兰西高于一切。别管我们啦。

军官下了一道命令。几个人出发了。他们抱着一些砍下的树枝回来。片刻间,做成了一副担架。

这儿有一位女士快要冻死了,中尉说,谁愿意用自己的大衣给她盖上?

两百件大衣脱了下来。

现在,谁愿意抬她走?

所有的手臂都伸了出来。年轻女子裹在温暖的军大衣里,舒适地躺在担架上,四个壮实的肩膀把她抬起来。

走了一个小时,队伍又停下来,所有人都卧倒在雪地里。那边,平原中央,一个巨大的黑影在奔跑,就像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鬼怪,先是像蛇一样伸得老长,接着突然缩成一团;时而横冲直撞,时而静止不动,然后又继续狂奔,反复不停。一道道命令在战士中间小声传递着,不时地发出一声轻微的金属磕碰的清脆声响。那游荡的怪物猛然向这边移近,原来是十二个枪骑兵,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一个尾随一个,疾驰过来。在阴森的微光中,二百个卧倒的人突然呈现在他们眼前。一阵急速的枪声在寂静的雪原回响,那十二个枪骑兵,连同他们的十二匹坐骑,全部倒下。

小分队等待了好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前进。他们遇到的那位老人为他们做向导。

终于,从很远处有一个声音吆喝:口令!

另一个比较近的声音回答了口令。

他们又开始等待,双方正在接洽。雪已经停止飘落。寒风扫荡着乌云,而在他们身后,云层上方,无数星星在闪烁。星光逐渐暗淡下来,东方的天空已露出红润。

一位参谋部军官前来迎接小分队。战士们欣喜若狂,鼓着掌,把年轻的姑娘高高举起以示胜利。不久,卡菜尔将军到了。九点钟,普鲁士人发起进攻。他们中午就被击退。

当晚,拉莱中尉精疲力竭,倒在一捆麦秸上正要入睡,将军派人来找他。他来到将军的营帐,只见将军正在和他夜间遇到的那个老人谈话。他刚走进去,将军就拉过他的手,对这个他还不知道真实身份的人说:

亲爱的伯爵,这就是您刚才和我谈到的那个年轻人,我手下的一名优秀军官。

他微笑着,压低了声音,接着说:

最优秀的军官。

然后,他又转身朝着大吃一惊的中尉,介绍隆菲·奎迪萨克伯爵

老人双手紧握着中尉的手,说:

亲爱的中尉,您救了我女儿的命,我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感谢您……请您几个月以后来告诉我……如果您喜欢她……

她带来六十万法郎的陪嫁,而且,人们都这么说,她还是那一年人们见到的最美的新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对拉莱中尉进行了总体介绍,从一开始的缴获大炮,到“无数次拯救撤退中的大军”,让读者对小说主人公有总体了解。
B.拉莱中尉带领的侦察小队选择在傍晚六点钟出发,是因为趁夜色行军能更好地隐藏行踪,有利于完成任务。可见拉莱思维的缜密。
C.“就像几个影子一样”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战士们行动的迅速和悄无声息,也侧面反映了拉莱中尉善于指挥、极具威信。
D.姑娘“轻轻地说”和“一个洪亮一些的声音”形成对比,表现了年轻姑娘已经体力不支,与后文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她形成照应。
2.文中多次写到雪,请简要分析雪的作用。
3.有人说,隆菲·奎迪萨克伯爵把女儿嫁给拉莱中尉是意料之中的。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理解的依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朋友

莫泊桑

巴黎陷入重围,屋顶上的麻雀明显稀少了,连阴沟里的老鼠也数量骤减。人们什么都吃。

一月里的一个早晨,肚内空空的钟表修理师莫里索先生在林荫大道上闲逛,遇到了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热先生。他们因为钓鱼而相熟。

战前,每逢星期日,两人时常肩并肩一起坐着,手握钓竿。春天,回暖的阳光在静静的河面上蒸起一层薄雾,也在两个痴迷的垂钓者的背上洒下新季节的一股甜美的暖意。秋天,在夕阳照射下天空如血,整个河流变成了紫红色,两个朋友笼罩在火一样的红光里。有时,他们一句话都不说。有时,他们也聊聊天。不过即使一言不发,他们也能彼此心领神会。

此刻,当他们彼此认出来以后,就用力地握手。在这样迥然不同的情况下不期而遇,他们都十分激动。索瓦热先生叹了口气,咕哝着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哟!”本来脸色阴郁的莫里索也感慨地说:“多好的天气呀!今天,还是今年第一个好天气。”

天空的确是一片蔚蓝,充满阳光。

他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并肩走着。莫里索接着说:“还记得钓鱼吗?回想起来多么有趣呀!”

索瓦热停下来,说:“咱们现在就去钓鱼?”

莫里索问:“去哪儿钓?”

“当然是去我们那个岛上了。法国军队的前哨就在科隆布附近。我认识迪穆兰上校,他会告诉我们口令,放我们过去的。”

莫里索兴奋不已:“就这么说定了,我同意。”

一小时以后,他们来到上校的别墅。随后,他们就带着通行证越过前哨阵地,来到塞纳河畔。河对面,阿尔让特伊村一片死寂。

索瓦热先生指着那些山岗,低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头。”面对荒无人烟的原野,一阵莫名的恐惧令他们毛骨悚然。

莫里索结结巴巴地说:“喂!万一碰上他们呢?”

尽管情况险恶,索瓦热先生依然以巴黎人特有的幽默口吻回答:

“咱们就请他们吃一顿生煎鱼。”

他们弯着腰,利用葡萄藤作掩护,睁大眼睛,竖直耳朵,爬到塞纳河畔。

荒凉的玛朗特岛挡在他们面前,也为他们挡住了河对岸的视线。岛上那家饭馆的小屋门窗紧闭,就好像已经被人遗弃多年了似的。

索瓦热先生首先钓到一条鱼。莫里索接着也钓到一条。他们隔不多时就抬起渔竿,每一次钓线上都挂着一个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这次钓鱼的成绩简直神了。

他们内心喜滋滋的。这种喜悦,是一个人被剥夺了某种心爱的乐趣,时隔很久又失而复得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的。

和煦的阳光在他们肩头洒下一股暖流。他们什么也不听,他们什么也不想,仿佛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他们只知道钓鱼。

但是,他们突然吓得打了个寒战,因为他们真切地感觉到有人在他们身后走动。他们回过头去一看,只见四个人,四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全都蓄着胡子,衣着像是身穿号衣的家丁,戴着平顶军帽,正紧挨他们的肩膀站着,手中端的枪指着他们的面颊。

两根钓鱼竿从他们手中滑落,掉进河里。

几秒钟的工夫,他们就被抓起来,绑起来,带走,然后扔进一只小船,划到对面的岛上。在那座他们原以为没有人住的房子后面,他们看到二十来个德国兵。

一个满脸胡须的巨人似的家伙,倒骑着一把椅子,用一口纯正的法语问他们:“喂,先生们,钓鱼的成绩挺好吧?”

这时候,一名士兵把满满一网兜鱼放到军官的脚边,他倒没忘了把这鱼兜儿也带来。那普鲁士军官笑着说:“嘿!嘿!我看成绩不错嘛。不过我们现在要谈的是另一回事。我认为,你们两个是间谍,是派来侦察我的。你们假装钓鱼,是为了更好地掩盖你们的企图。我捉住你们,就该枪毙你们。不过,你们是从前哨阵地过来的,肯定知道回去用的口令。把口令告诉我,我就饶了你们。”

两个朋友脸色煞白,并排站在那里,紧张得两手微微颤抖,但他们一句话也没说。

那军官接着说:“说出来,你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回去了。可是如果你们拒绝交出来,那就是死,而且马上就死。由你们选吧。”

他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普鲁士军官伸手向河那边指了指,说.“你们想想看,再过五分钟你们就要淹死在这条河里了。再过五分钟!你们想必都有亲人吧?”

对面的瓦雷利安山炮声隆隆。

两个钓鱼人始终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那军官开始发令。士兵们举起武器。这时,莫里索的目光偶然落在几步以外草丛里的装满鱼的网兜上。在一缕阳光的照射下,那堆还在挣扎的鱼闪着银光。他几乎要昏过去,尽管他强忍住,还是热泪盈眶。

他结结巴巴地说:“再见了,索瓦热先生。”

索瓦热先生回答:“再见了,莫里索先生。”

他们握了握手,浑身不由自主地哆嗦着。

那军官喊了声:“开枪!”

十二支枪同时响起。

索瓦热先生脸朝下,一头栽倒。比较高大的莫里索晃了几晃,身子打了个半旋,仰面倒在他伙伴的身上;从被打穿的制服的前胸涌出一股股鲜血。

士兵们把两具尸体扔入河中。河水溅了起来,翻滚了几下,颤动了片刻,又逐渐恢复了平静,微微的涟漪一直扩展到两岸。

然后德国军官向那小屋走去。他突然看到草丛里的那兜鱼。他捡起鱼兜,欣赏了一会儿,微笑了一下,吩咐道:“趁这些小东西还活着,赶快去给我煎一煎。味道一定很美。”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解决饥饿问题,莫里索和索瓦热兴致勃勃地准备去老地方钓鱼,又害怕那里是封锁区,充满危险。
B.小说插叙两人在战争发生前的惬意轻松的垂钓生活,与当下凋敝紧张的战争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C.文中写岛上的饭馆门窗紧闭,好像被人遗弃多年,让两人放松警惕,为德国军官的出现做铺垫。
D.本文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却无端被杀的故事,揭露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伤害。
2.文中两次提及“煎鱼”的细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莫泊桑小说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2-11-18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洗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兄弟。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喂,神父,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孩子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两个兄弟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猪”“燕子”“牛圈的气味”“狗”,动物们充满活力,为小说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
B.小说写午宴,属于社会环境的描写,写出乡人的粗俗和笑闹,展现了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C.神父不会抱孩子感到困窘,与后面主动抱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神父对孩子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
D.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复杂的心理变化,展现了神父因为不能有孩子而痛苦。
E.孩子的父亲对神父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可见当地人对于神父并不恭敬,对宗教并不是真正信仰。
2.概括划线句的景物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洗礼”有深刻意蕴,探究作者以此为标题的用意。
2022-11-1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杨村宝坻蓟州芦台静海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俘虏

莫泊桑

森林里除了雪花落到树上的声音外,没有一点响动。

一个年轻妇人正用斧头在一块石头上面劈柴。她是瘦长的和健壮的,一个在森林长大的妇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

房子里有人喊着:今天晚上我们只有两个人,贝尔丁快进来,很可能普鲁士人和狼在附近。

她边劈柴边回答:我就来,妈妈。

母亲,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妇人,对她说:我真不愿意你爸爸到外面去。两个女人,顶什么用?

她回答:不见得,我一样可以打得死一只狼或者一个普鲁士人!

她抬头望了望那支大型手枪。

她丈夫参军去了,她和父母同住,因父亲不肯离开自己的住处搬到城里去。那座城市就是勒兑尔,那里的人是爱国的,以英勇自卫而著名。所以他们购置了枪炮,配备了民兵,每天操练,等候普鲁士人。

于是,她家的房子设在那里做前哨站。父亲每周到城里去两回,为了把乡下的消息送给城里的人。

父亲又到城里送消息去了,因为前两天有一个德国步兵小支队在他家里休息。父亲去城里的时候,总牵着他的猎狗,以防备树林中的狼,临行前吩咐他的妻女天黑要关门。

她不害怕,母亲却总是害怕。这天傍晚,母亲比往常更加着急。

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

十一点以后,爸爸在指挥官那里吃饭。

说完,她就去煮菜羹了,突然,就听见一阵模糊的响声。

她说:树林里有人,至少有七八个。

母亲更加害怕,结结巴巴地说:你爸爸刚好不在家!

这时,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她们发抖。

一个凶恶声音喊着: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把那支大型手枪藏到口袋里,走过去问:您是谁?

那人回答道:我们是那天来过的队伍,在树林里迷路了。

她打开门,望见了六个普鲁士人。

她说:今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

那人回答:我们只要你弄点东西给我们吃。

请进来吧!她说。

他们进来了,满身都是雪,都很疲倦。

她说:请坐上吧!我去给你们做点菜羹。

那六个人很饥饿,③他们把枪和铁盔搁在角落里

母亲边纺纱,边慌张地望向那些兵。

忽然,一道异样的声音让他们吃惊,德国中士一下跳起来,对着搁枪的角落走过去。她却做了个手势让他不动,微笑着说道:这是狼呀!那个不肯轻信的汉子定要去看,打开门,看见两只狼,拼命地逃回房间,一心等候那份菜羹出锅。

母女俩看着他们饕餮地吃着菜羹。这时,他们口渴了,她就到地窖里去取点苹果酒。她在地窖里耽误了好些时间。地窖是一间有穹顶的小石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曾经做过监牢又做过避难之处。那里面有一条窄窄螺旋形的梯子,穿过梯子顶上的小洞就升到了厨房尽头的地面上,这小洞是用一块厚的四方木板盖住的。

她走上来的时候,独自用狡猾的神气笑起来了,把那只装苹果酒的罐子交给了德国人。

这些兵吃完了,都围着桌子打瞌睡。

她向那中士说:你们到炉子前面去睡吧。

母女俩上楼了。

忽然,一声震耳的枪响,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枪声又响了两下,随后另外又是三下。

她赤着脚走下楼来,神色慌张地说:法国兵来了,至少有两百人光景。要是他们知道你们在这,他们就会来烧这所房子。赶紧到地窖里去躲吧,不要弄出响声;否则,我们都没命了。

那个中士回答道:我很愿意,从哪儿走下去?

她连忙托起了小洞上的那块厚的四方木板,六个人就跟着往下走,在最后一顶铁盔的尖子消失以后,她就盖上了那块沉重的榆木板,硬得像是一块铁。她用钥匙把那监狱式的锁簧旋了两转,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

他们没有弄出一点声响,关在像是在一只坚固的箱子里,那只箱子只靠着一个嵌着几根铁条的矮气窗接受外面的空气。

她重新燃起了炉火,重新把那只锅子挂在火上,重新炖着菜羹。她坐下等父亲。现在只有那座挂钟的摆,发出嘀嗒的声音。

她不时望向挂钟,眼光里的焦躁像是说:走得太慢了。

不久,她就觉得脚底下有人唧唧哝哝地说话。那些低而模糊的声音,穿过地窖传到她的耳朵里,那些兵渐渐猜着她的诡计了。中士就爬上了那座小梯子,举起拳头来打盖板。

他愤怒地喊着:开门!

她站起来走到盖板前说:我不开!

中士生气了: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笑起来了:你打吧!

中士用枪托来撞盖板。不过那盖板竟抵住了枪托的撞击。

她听见他从梯子上下去了。随后,那些兵轮流走上梯子使劲来打,并且研究这盖板是如何关上的,但他们是徒劳的。

父亲终于回来了,她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让父亲去城里找队伍。

父亲带着猎狗又动身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她双手抱着脑袋静候,仿佛看见了他:队伍排好了,父亲站在前面,在夜色里向森林开拔。

她打开了那扇通到外面的门,向夜色里侧起了耳朵细听。

远处一阵狗吠传到她跟前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虏》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从“德国步兵小支队”“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B.小说开头描写森林里只听到“雪花落树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意境,为下文听到“树林里有人”做了铺垫。
C.小说写贝尔丁的神气用“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写普鲁士人猜出贝尔丁的用意用“诡计”一词,用法与“狡猾”不同。
D.小说没有写普鲁士人作为侵略者对贝尔丁母女的凶狠残忍,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写照。
2.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望枪的细节,承接上文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贝尔丁有枪防身的自信,与母亲的害怕形成了对比。
B.②处“贝尔丁把手枪藏到口袋”,③处“普鲁士人把枪搁在角落”,分别表现了他们不同处境下的警觉与放松。
C.④处“用枪托撞盖板”,表现了普鲁士人想要冲出地窖的欲望,暗示了他们被俘虏的结局,侧面烘托了贝尔丁的形象。
D.“枪”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同海明威《老人与海》中鲨鱼、大海等物象一样,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3.本文通过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叙事节奏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具有英雄人物平凡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贝尔丁身上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尔·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地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婪狡诈、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人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军看出。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那你的观点呢?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步舞

【法】 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说对老舞蹈师夫妇的回忆“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这句话呼应了小说开头的议论,能够看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 “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老舞蹈师”是本文的重要角色,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老舞蹈师夫妻跳完“小步舞”为什么“相拥着哭起来”?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对此有着怎样的复杂情感。
2022-09-30更新 | 6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的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方言,丢脸。
1.小说中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022-04-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家子

[法]莫泊桑

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

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想到母亲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拉望让女儿玛丽去叫奶奶。

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

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

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望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嚎了几声。

在卡拉望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

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

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

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

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

卡拉望心烦意乱。

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

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

“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

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

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

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

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她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

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

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

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抖着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

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

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座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

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八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

吃晚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

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

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

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

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巴巴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

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

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

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
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
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
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
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
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
3.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30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陷入重围,忍饥挨饿,痛苦呻吟。屋顶上的麻雀显著地稀少了,连阴沟里的老鼠也数量骤减。莫里索先生,职业是钟表匠,因为时局变化成了家居兵。一月里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他两手揣在制服的裤袋里,肚子空空,在环城林荫大道上溜达。他突然在一个同样身穿军服的人面前站住,因为他认出对方是他的一个朋友。那是索瓦热先生,他在洛莱特圣母院街开服饰用品店,也是个钓鱼迷。

他们常常手执钓鱼竿,两只脚在水面上摇晃着,并排坐在那里度过半天的时光。他们就这样互相产生了友情。即使一言不发,他们也能彼此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和一样的情怀。

春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恢复了青春活力的阳光,在静静的河面上蒸起一层薄雾,顺水漂移;也在两个痴迷的垂钓者的背上洒下新季节的一股甜美的暖意。偶尔,莫里索会对身旁的伙伴说:“嘿!多舒服啊!”索瓦热先生会回答,“真是再舒服不过了。”

秋天,白日将尽的时候,在夕阳照射下天空如血,猩红的云彩倒映在河面上,整个河流变成了紫红色,天际仿佛燃起了大火,两个朋友被笼罩在火一样的红光里,预感到冬天将至而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树木也披上了金装。索瓦热先生微笑着看看莫里索,慨叹道:“多美的景致啊!”而心旷神怡的莫里索,眼睛不离浮子,回答道:“比林荫大道美多了,嗯?”在这样迥然不同的情况下不期而遇,他们都十分激动地用力握了握手,然后他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并肩走着。莫里索接着说:“还记得钓鱼吗?回想起来多么有趣呀!”

索瓦热问:“咱们什么时候再去?”

莫里索停下来,说:“咱们现在就去。”没多久,他们就越过前哨阵地,来到几小块葡萄园边上。下面就是塞纳河。

索瓦热先生指着河对面那些山岗,低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头。”面对荒无人烟的原野,一阵莫名的恐惧令他们毛骨悚然。

莫里索结结巴巴地说:“喂!万一碰上他们呢?”

尽管情况险恶,索瓦热先生依然以巴黎人特有的幽默口吻回答:“咱们就请他们吃一顿生煎鱼。”

但是周围是那么寂静,是否还冒险穿越田野,他们被吓得犹豫不决了。

最后,索瓦热先生还是下了决心。他们弯着腰,利用葡萄藤作掩护,睁大眼睛,竖直耳朵,从一片葡萄园里爬了下去。

莫里索把脸紧贴地面,当确定只有他们后,于是放下心来,开始钓鱼。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鱼放到一个织得很密的网兜里,内心喜滋滋的;这种喜悦,是一个人被剥夺了某种心爱的乐趣,时隔很久又失而复得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的。

突然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仿佛是从地下传来一样,大地都应声发抖。那是大炮又轰鸣起来了。

莫里索正在紧张地望着他的一次又一次往下沉的浮子;突然,这个性情平和的人,对这些如疯子般热衷于战争的人怒从中来,低声抱怨道:“一定是傻瓜才会这样自相残杀。”

索瓦热先生接着他的话说:“连畜生也不如。”

但是他们突然被吓得打了个寒战,因为他们真切地感觉到有人在他们身后走动。他们回过头去一看,只见四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手中端着枪指着他们的面颊。

两根钓鱼竿从他们手中滑落,掉进河里。

几秒钟的工夫,他们就被抓起来,绑起来,带走,然后扔进一只小船里,划到对面的岛上。

一个满脸胡须的巨人似的家伙,用一口纯正的法语说:“我认为,你们两个是间谋,是派来侦察我的。你们假装钓鱼,是为了更好地掩盖你们的企图。你们是从他们的前哨阵地过来的,肯定知道回去用的口令。把口令告诉我,我就饶了你们。”

两个朋友脸色煞白,并排站在那里,紧张得两手微微颤抖,但他们一句话也没说。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的。说出来,你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了。可是如果你们拒绝交出来,那就是死,而且马上就死。由你们选吧。”

他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普鲁士军官依然平心静气,伸手向河那边指了指,说:“你们想想看,再过五分钟你们就要淹死在这条河里了。再过五分钟!你们想必都有亲人吧?”

两个钓鱼人始终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那军官又说:“我再给你们一分钟,多一秒都不给。”

然后,他猛地站起来,走到两个法国人跟前,抓住莫里索的胳膊,把他拉到一边,低声对他说:“快说,口令是什么?你的伙伴绝对不会知道的;我就假装心软了。”

莫里索先生没有回答。

普鲁士人于是又把索瓦热先生拉到一边,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

索瓦热先生没有回答。

他们又并排站在一起了。

那军官开始发令。士兵们举起武器。

莫里索先生说:“再见了,索瓦热先生。”

索瓦热先生回答:“再见了,莫里索先生。”

他们握了握手。

那军官喊了声:“开枪!”

十二支枪同时响起。

索瓦热先生脸朝下,一头栽倒。比较高大的莫里索晃了几晃,身子打了个半旋,仰面倒在他伙伴的身上。他们被打穿的制服的前胸涌出一股股鲜血。

一八八三年二月五日

(有删改)


【注】①指普法战争(1870一1871)期间,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②家居兵: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的国民自卫军,因不执行任务时住在家里,故有此俗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宏大的背景中叙述了一波三折的故事,在简洁的语言中塑造人物形象,在典型的细节中表现人物心理,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B.在战争中,作为钟表匠和服饰店老板的普通市民,因时局变化而成了家居兵,显示出战争的残酷,突出了反战、反侵略的主题。
C.小说中插叙了战争发生之前的两次垂钓生活,恬静美好的环境,让人感到轻松愉悦,与下文钓鱼的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D.“钓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在隆隆的大炮轰鸣声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垂钓,又可以表现出两个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小说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两个朋友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3.文学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它对人性的深入探究与挖掘。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人性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朋友

[法]莫泊桑

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古老的城市已经奄奄一息。鸟雀、老鼠全无了踪迹。

一天早上,肚内空空的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在大街上闲逛,遇到了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他们因为钓鱼而相熟。

战前,每逢周日,两人时常肩并肩坐着,手握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消磨上半天的功夫,天高气爽时,余晖洒落大地,落日将天空浸染得一片血红,水中荡漾着绯霞美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仿佛烈火一团在燃烧,两个朋友的脸儿也红得像火一样,那些在寒风里微动的黄叶似乎镀了金,此时此刻,索瓦日会笑着说:“多好的景致!”莫利梭的回答是:“比林荫大道的景致更美。”

他们进了一家酒馆。出来的时候,都很有了醉意。天气是暖的,和风拂面,吹得两人脸直发痒。

那位被暖气陶醉了的索瓦日先生停住脚步:“到哪去?”

“哪儿?”

“钓鱼啊!”

“可到什么地方去钓鱼呢?”

“老地方,那个沙洲。我们法国兵的前哨设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有他帮忙过去还不是小菜一碟。”

莫利梭高兴得直哆嗦:“好。算我一个。”于是他们分了手,各自回家取他们的渔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办公的别墅里。随后,他们带着一张通行证穿过了前哨,穿过了那个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就到了塞纳河的小葡萄园的边上。

对面的阿让德衣镇一片死寂,宛如坟墓。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面!”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倒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自己,然后举足狂奔来到河岸,隐身在干枯的芦苇丛中。四下里毫无响动,他们放下心来,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仿佛已多年无人问津。

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里的网袋里。一阵甜美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世上人每逢找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

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他们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他们只知道钓鱼。

瓦雷良山的炮声突然响起来了。

索瓦日耸着双肩说:“他们这会儿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盯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发起火来,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回答道:“真是禽兽不如。”

接着他们开始讨论起来,讨论战争的大问题。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

然而,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他们后面有人走动。转过眼来一望,四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们的脸。

他们被绑好,抬走,扔进一只小船里,最后渡到了对面的那个沙洲上。

在那所他们以为已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站着二十来个士兵。

一个小兵在军官的脚跟前,放下了那只由他小心翼翼地带回来的满是鲜鱼的网袋。那个普鲁士军官微笑着:“喂,先生们,我想你们两个是被派来侦查的奸细。你们以钓鱼为掩护,不过真倒霉,你们落入了我的手中,等待你们的将是被枪毙的命运。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我们做个交易吧,一个口令,两条性命。”

两个朋友靠在一起,呆立着,面无人色,四只手神经质地颤抖着,他们一言不发。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你们可以平安地走回去。倘若你们不答应,那就非死不可,并且是立刻就死。你们,选择吧。”

他们仍然一动不动,依然一言不发。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不止。

两个钓鱼的人依然站着没有说话。那个普鲁士军官发了命令。随后来了12个兵士,站在相距二十来步远的地方。

军官接着说:“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考虑,就一分钟。”

随后,他突然站起来,伸出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压低嗓门说:“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作不忍心的样子。”

莫利梭一个字也没回答。

那普鲁士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索瓦日也没有说话。

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

军官发了命令,兵士们举枪瞄准。

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

一道日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却已满是眼泪。

他结结巴巴地说:“永别了,索瓦日先生。”

索瓦日回答道:“永别了,莫利梭先生。”

他们互相握过了手,不可抑制地浑身发抖了。

军官喊道:“放!”

十二支枪合为一声响了。

他们的尸体被绑上石头,扔进了河里。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一缕鲜红的血丝从水底升起。

瓦雷良山的炮声一直轰鸣着。

那位神色始终泰然的军官忽然望见了野草里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他笑了,喊道:“威廉,来!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莫利梭听说可以去老地方钓鱼时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害怕的是前往的地方是封锁区,十分危险。
B.“炮火摧毁了好些法国房子,捣毁了好些生活,压碎了好些生命,结束了许多梦想、快乐、幸福”,作者借两人对战争的讨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与态度。
C.“河水飞溅,翻腾,荡开的涟漪向两岸扩去,接着,复归平静。”两条生命转眼之间的消失,令人深感生命在战争面前多么微不足道,以此揭露战争的残酷。
D.这篇小说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一同钓鱼、钓鱼被杀的故事,揭露了普法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伤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不着力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三次“瓦雷良山的炮声”算是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以莫利梭和索瓦日的视角,借助听觉,来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B.“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两人钓鱼时的愉快心情,以及放松了警惕,为下文被发现做铺垫。
C.小说精心设计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譬如两次写到普鲁士军官的“笑”,都集中展现了军官的冷酷无情。
D.“两个朋友再次肩并肩紧靠在了一起,依然没有开口。”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两人并肩面对死亡、不离不弃的情谊。
3.小说第三段写了战前秋日垂钓一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4.以小见大是文学作品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小事物”等来反映大主题。请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