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莫泊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树林里[法]

莫泊桑

乡长正想坐到餐桌旁吃午饭,忽然有人来报告,说是农田巡查员抓到两个人,正等在乡长办公室里听候发落。乡长匆匆赶去,只见农田巡查员霍希多尔老人面容严肃地站在那里,一双眼睛注视着一对年纪已经不轻的城里男女,俨然像看守着两只猎物。

那男的是个红鼻子白头发的胖老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与之相反,那女的却容光焕发,虽则已是个早已发福的老太太,然而浑身上下衣裙崭新,打扮得犹如星期天准备出门作客,并正以挑衅的目光注视着抓住他们俩的政权机构代表。

乡长问道:“出了什么事,霍希多尔老人家?”

农田巡查员报告事情的经过。

今天早晨,他按照惯常的时间从康比欧树林巡逻到阿尔让多叶的边界。田野上天气晴朗,庄稼长势可喜,毫无异常情况。可是,正在葡萄园里整枝的年轻人布雷德尔忽然对他喊道:

“哈咿,霍希多尔老爷爷,你到树林边第一个矮树丛那儿看看吧!你准会看到一对正在调情的小鸽子,不过他俩的年龄加起来准有一百多岁了。

他循着年轻人所指的方向走去,才钻进茂密的树丛,就听到一对男女的说话和喘息声。他马上想到,今天准能当场抓获一对伤风败俗的狗男女。

于是,他趴下身躯匍匐前进,活像去抓偷放套圈的偷猎者。果然,正当这对男女在发泄天性的时刻被双双抓住了。——事情就是这样。

惊讶的乡长打量这对违法者。那男的看上去已是个花甲之人,而那女人至少也有55岁了。

他开始审问,先问那个男的。回答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清楚。

"你的姓名?"

"尼古拉·博文。"

"职业?"

小商人,巴黎,殉难者街。"

"你们在树林里干什么?"

"……??……"小商人沉默不语,低头望着他肥大的肚子,两只手平贴在大腿上,一时羞于回答。

乡长只得又问道:

"对乡政府农田巡查员所说的情况,你有什么异议吗?"

"没有。"

"你有什么为自己辩护的吗?"

"没有。"

"那么我再问你,你是在哪里和你的同案犯勾搭上的?"

"不,不是同案犯,她是我的妻子。”

"你的妻子?"

"是的。"

"那么……那么,在巴黎你们不住在一起吗?"

"我们住在一起。"

"住……在……一起,那么……你们这时候在露天里干那种勾当,准是发疯了,彻头彻尾发疯了,我亲爱的先生!"

这样一说撩起了博文先生的火气,他气呼呼对妻子斥责道:

"你看,你的诗情画意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来了!如今落到了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这一大把年纪还要为妨害风化罪而上法庭!随之而来的是不得不将商店关门,不得不把家搬迁到别处去住。否则今后我们的脸往哪儿搁?"

博文太太转过身来,看也不看她丈夫一眼,神态自若,全无羞愧之色,嘴唇一动就呱呱呱地讲开了:

"我们的日子很艰苦,因为生意不景气,几乎无力支付郊游的费用,而且也渐渐地丧失了这种兴趣,头脑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事情。生意人想到的首先是钱柜,而不是鲜花。我们就这样糊里糊涂、不知不觉地都老了,成了循规蹈矩的人,几乎不懂爱情为何物了。只要不感到缺什么,也就不需要什么了。最近营业情况大为好转,我们不再为糊口担忧。然而在身上却发生了不可名状的变化,莫名其妙的变化。我又开始像个妙龄女郎那样沉浸于幻想之中,望着满载鲜花穿越街道而去的车辆,我会流泪。当我靠在账台背后的圈手椅上的时候,紫罗兰的芬芳向我袭来,我心头怦怦乱跳,我会神差鬼使地站起身来,站到店门前,从一排排屋脊之间眺望蓝天。

从街心仰望天空时,天空成了一条河流——一条长河,它蜿蜒地流过巴黎。燕子宛如河里的鱼那样游来游去。我明知我这年龄还有这等遐想是多么可笑!但是,怎么也抑制不住呀!"当我的双脚一踏进大自然的时候,我感到整个身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颗女人的心一下就返老还童了。真的,身旁的这个老头子仿佛又恢复为当年英俊倜傥的小伙子。

乡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站起身来,微笑着说:"你们放心回巴黎去吧,太太!”

(赵学铭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博文夫妇的段落多从他(她)们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她)们的感受,要么通过他(她)们的语言来描写,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从多个细节描写了博文太太的人物形象以及心理,塑造了一位对爱情具有独特思考,理性看待爱情的妇女形象。
C.小说通过描写乡长,农田巡查员等次要人物,对文章情节的展开具有推进作用,同时以更大角度展现了博文夫妇的爱情价值观。
D.本文与莫泊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珠宝》有着不同的主题,相对而言,《珠宝》对爱情有着更大的讽刺意味。
2.下面关于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层层铺垫,以引起读者对人物经历、结局和内心世界的关切,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B.文章题目“在树林里”富有特色,既揭示了文章的发生地点,又能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C.文章在描述乡长与男人的对话的情节时,着重描写了男人对话时的吞吞吐吐的语言特点,这样写十分真实。
D.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含蓄地揭示了女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也很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文章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章作简要分析。
4.莫泊桑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在本文中通过大量笔墨着力描写普通人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分析莫泊桑认可的爱情观,以及作者是如何辩证并具体描写这种爱情观念的?
2020-09-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树林里

[法]莫泊桑

乡长正想坐到餐桌旁吃午饭,忽然有人来报告,说是农田巡查员抓到两个人,正等在乡长办公室里听候发落。乡长匆匆赶去,只见农田巡查员霍希多尔老人面容严肃地站在那里,一双眼睛注视着一对年纪已经不轻的城里男女,俨然像看守着两只猎物。

那男的是个红鼻子白头发的胖老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与之相反,那女的却容光焕发,虽则已是个早已发福的老太太,然而浑身上下衣裙崭新,打扮得犹如星期天准备出门作客,并正以挑衅的目光注视着抓住他们俩的政权机构代表。

乡长问道:“出了什么事,霍希多尔老人家?”

农田巡查员报告事情的经过。

今天早晨,他按照惯常的时间从康比欧树林巡逻到阿尔让多叶的边界。田野上天气晴朗,庄稼长势可喜,毫无异常情况。可是,正在葡萄园里整枝的年轻人布雷德尔忽然对他喊道:

“哈咿,霍希多尔老爷爷,你到树林边第一个矮树丛那儿看看吧!你准会看到一对正在调情的小鸽子,不过他俩的年龄加起来准有一百多岁了。”

他循着年轻人所指的方向走去,才钻进茂密的树丛,就听到一对男女的说话和喘息声。他马上想到,今天准能当场抓获一对伤风败俗的狗男女。

于是,他趴下身躯匍匐前进,活像去抓偷放套圈的偷猎者。果然,正当这对男女在发泄天性的时刻被双双抓住了。——事情就是这样。

惊讶的乡长打量这对违法者。那男的看上去已是个花甲之人,而那女人至少也有55岁了。

他开始审问,先问那个男的。回答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清楚。

“你的姓名?”

“尼古拉·博文。”

“职业?”

“小商人,巴黎,殉难者街。”

“你们在树林里干什么?”

“……??……”小商人沉默不语,低头望着他肥大的肚子,两只手平贴在大腿上,一时羞于回答。

乡长只得又问道:

“对乡政府农田巡查员所说的情况,你有什么异议吗?”

“没有。”

“你有什么为自己辩护的吗?”

“没有。”

“那么我再问你,你是在哪里和你的同案犯勾搭上的?”

“不,不是同案犯,她是我的妻子。”

“你的妻子?”

“是的。”

“那么……那么,在巴黎你们不住在一起吗?”

“我们住在一起。”

“住……在……一起,那么……你们这时候在露天里干那种勾当,准是发疯了,彻头彻尾发疯了,我亲爱的先生!”

这样一说撩起了博文先生的火气,他气呼呼对妻子的斥责道:

“你看,你的诗情画意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来了!如今落到了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这一大把年纪还要为妨害风化罪而上法庭!随之而来的是不得不将商店关门,不得不把家搬迁到别处去住。否则今后我们的脸往哪儿搁?”

博文太太转过身来,看也不看她丈夫一眼,神态自若,全无羞愧之色,嘴唇一动就呱呱呱地讲开了:

“我们的日子很艰苦,因为生意不景气,几乎无力支付郊游的费用,而且也渐渐地丧失了这种兴趣,头脑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事情。生意人想到的首先是钱柜,而不是鲜花。我们就这样糊里糊涂、不知不觉地都老了,成了循规蹈矩的人,几乎不懂爱情为何物了。只要不感到缺什么,也就不需要什么了。最近营业情况大为好转,我们不再为糊口担忧。然而在身上却发生了不可名状的变化,莫名其妙的变化。我又开始像个妙龄女郎那样沉浸于幻想之中,望着满载鲜花穿越街道而去的车辆,我会流泪。当我靠在账台背后的圈手椅上的时候,紫罗兰的芬芳向我袭来,我心头怦怦乱跳,我会神差鬼使地站起身来,站到店门前,从一排排屋脊之间眺望蓝天。

从街心仰望天空时,天空成了一条河流——一条长河,它蜿蜒地流过巴黎。燕子宛如河里的鱼那样游来游去。我明知我这年龄还有这等遐想是多么可笑!但是,怎么也抑制不住呀!当我的双脚一踏进大自然的时候,我感到整个身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颗女人的心一下就返老还童了。真的,身旁的这个老头子仿佛又恢复为当年英俊倜傥的小伙子。”

乡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站起身来,微笑着说:“你们放心回巴黎去吧,太太!”

(赵学铭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博文夫妇的段落多从他(她)们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她)们的感受,要么通过他(她)们的语言来描写,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从多个细节描写了博文太太的人物形象以及心理,塑造了一位对爱情具有独特思考,理性看待爱情的妇女形象。
C.小说通过描写乡长,农田巡查员等次要人物,对文章情节的展开具有推进作用,同时以更大角度展现了博文夫妇的爱情价值观。
D.本文与莫泊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珠宝》有着不同的主题,相对而言,《珠宝》对爱情有着更大的讽刺意味。
2.文章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章作简要分析
3.莫泊桑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在本文中通过大量笔墨着力描写普通人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分析莫泊桑认可的爱情观,以及作者是如何辩证并具体描写这种爱情观念的。
2020-08-21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0-2021学年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狗皮埃罗

【法】莫泊桑

寡妇乐斐佛太太是一名乡绅太太,她和仆人洛斯,住在乡下一所不大的房子里。一天夜里,有人偷走了她们园子里的十二棵洋葱。想到盗贼可能还会再来,她们决定养一条狗。但乐斐佛太太声明,她绝不会花钱去买。

一天早上,面包店老板带来了一只“小怪兽”:全身黄毛,四条腿短得跟没有似的,身子像鳄鱼,脑袋如狐狸,尾巴长似身子。它名叫“皮埃罗”,惨遭主人遗弃。一个子儿不花,太太立刻觉得这条小脏狗挺好看的。

刚喂一次,乐斐佛太太嘀咕:“等它在家待熟了,就可以放出去随便跑。它在附近转悠,总能找到吃的。”小狗果然放出去了,可是它仍旧免不了饥饿。日子一长,乐斐佛太太逐渐习惯了,甚至有点喜欢这小狗了,还亲手喂它几口蘸了菜汤的面包。

然而,她根本就没有想到养狗还要交税,收税员登门向她要八法郎:“八法郎,夫人!”她一听,大叫一声,差点昏过去。就这么一条小破狗,要交这么多钱!

她当即决定,把皮埃罗送人。可谁也不要。万般无奈,只好决定让它去“啃石头”。

所谓“啃石头”,就是“吃泥灰岩”。旷野上的泥灰石井有二十来米深,要给田地施加泥灰石时,才有人下井挖掘。平时,这种矿井只是充当遗弃狗的坟场。一条狗扔下去,先依靠那些先到者的遗体做食物,眼看就要饿死,忽然又扔下来一条狗,饥饿催促它们为生存而搏击,最后,强者把弱者活活吃掉……

让皮埃罗去“啃石头”,就得物色一个执行人。有个护路工人跑这趟要半个法郎辛苦费。乐斐佛太太认为这是漫天要价。洛斯于是提议由她们亲自送去。

这天傍晚,特意给皮埃罗烧了一盒香肠,还加了一点黄油。皮埃罗大口吃下去,舔得一滴不剩。趁它正满意地摇着尾巴,洛斯一把抓住,将它裹在围裙里。

她们大步流星,不大工夫,就到了坑口,俯身听了听,矿井下没有狗。皮埃罗下去也只有它一条。这时,洛斯流下眼泪,抱着吻了吻它,然后就往洞里一扔。 接着,两个女人又俯下身去,侧耳细听。

先是听见一声闷响,随即是动物受伤时的惨叫,接着又是连声哀鸣,再后就是绝望的呼唤,是狗仰头望着洞口,苦苦哀求救助的声音。

两个女人忽然感到后悔,不知为何怕得要命,于是慌忙逃离现场。

这天夜里,她们受噩梦纠缠,场景十分恐怖。

乐斐佛太太梦见自己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一掀开汤盆盖子,皮埃罗就从盆里蹿出来,一口咬住她的鼻子。惊醒后再次入眠,又梦到皮埃罗咬住她的手,她拼命逃跑,而小狗咬住不放,就吊在她的手臂上。

天蒙蒙亮她就起床,几乎疯了一样,跑到那口泥灰岩矿口。

皮埃罗还在汪汪叫,就这样汪汪叫了一整夜。太太失声痛哭,用各种各样亲昵的称呼叫它。皮埃罗一一回应,狗声也那么哀婉温柔。

于是,太太又要把小狗救出来,决定让它快乐一生。

她跑去找一个开采泥灰岩的矿工,对他说了自己的要求。那人说道:“那您就付四法郎吧。”

太太大吃一惊,她的全部痛苦顿时烟消云散。

“四法郎!你就不怕撑死!四法郎!”

太太气冲冲走了。——哼,四法郎!

她一回到家,叫来洛斯,告诉她那矿工如何漫天要价。洛斯也附和道:“四法郎!这可是钱啊,太太。”

接着,她说道:“要是给可怜的皮埃罗扔吃的东西,不让它饿不行吗?”

乐斐佛太太满心欢喜地同意了。于是,两个女人带上黄油面包又去那个矿井。

她们把面包切成小块,一块一块丢下去,还轮流跟皮埃罗说话。那小狗吃完一块,就立刻汪汪叫,又讨下一块。

傍晚她们又来了。第二天照旧,后来天天如此,只不过每天只跑一趟了。

不料有一天早晨,她们要投下头一块面包时,忽然听见井下一声巨吼。里面有两条狗了!又有一条狗被丢进矿井,还是条大狗!

洛斯呼唤一声:“皮埃罗!”皮埃罗就汪汪答应。扔下面包后,她们就清晰地听见井下激烈的抢夺声,接着又听见皮埃罗被同伴咬疼的哀号。另一条狗强壮,就全抢着吃了。

她们在上面呐喊:“这是给你的,皮埃罗!”这毫不顶用,皮埃罗什么也没有得着。

两个女人面面相觑,没了主张。乐斐佛太太口气尖刻地说道:“所有丢进井里的狗,总不能全由我来喂养吧。只好放弃不管了。”

她一想到井下所有的狗,全要靠她花钱养活,心口就堵得慌,于是扬长而去,连剩下的面包也带走了,并且边走边吃起来。

洛斯在后面跟随,不停地拿自己的蓝布围裙擦着眼泪。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叙述小狗皮埃罗遭受遗弃的悲惨故事,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暗含作者的批判,令人深思。
B.女仆洛斯流着眼泪将皮埃罗扔进矿井,最后她擦着眼泪离开矿井,两次流泪都可以看出她对皮埃罗的不舍与同情。
C.皮埃罗在矿井中的连声哀鸣,它回应呼唤时的哀婉温柔,被咬疼时的哀号,这些细节十分生动,读来让人动容。
D.小说刻画普通人物用语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收税员、矿工等人自私贪婪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2.文中插入介绍“啃石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突出乐斐佛太太的吝啬?请结合文章分析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蒂斯特太太

莫泊桑

还得等两小时十分钟才能乘上去巴黎的快车。我在车站门前站住,一心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只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水沟,一条小狗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根旁闻来闻去。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队伍有些奇怪。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一位哭着,其余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送。队伍走得匆忙,一切从简,也没有宗教仪式。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那先生真是热心肠,他压低声音告诉我: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太,自杀的,所以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葬。走在最前头哭着的是她的丈夫。

死者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11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糟蹋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慢慢地长大。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是妖魔、怪物。她从街上走过,人人都转过脸去。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女孩子们下午都到林荫大道上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脸色凄怆地看着。有时她实在想跟她们一起玩,于是畏畏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走。剩下小丰塔内尔一个人惊慌失措,抽噎哭泣……,]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每次上街她都低垂着眼皮。很少有人招呼她。那些年轻姑娘像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自在,好像她犯了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人。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一见钟情。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后来,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

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蔑视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一句话,他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

她怀了孕。消息传开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把她的污点一下子洗干净了……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庆祝节日。区长主持音乐比赛,让他的私人秘书发奖牌。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们只得了个二等奖。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啊,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声,也有喊叫声。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那句话,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女人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像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像一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她这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我们这时已走进了公墓。棺材放进墓穴后,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看到猫、狗的情景,既写出“我”的百无聊赖,也衬托出街道的冷清,与接下来送葬队出现的气氛相吻合。
B.哈莫先生在当地人眼中“有点古怪”“脸皮厚”;但在哈莫夫人眼中,他“蔑视舆论”“勇敢”,这些评价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C.哈莫夫人被人群嘲讽时,先是“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后来“她不再动弹了”,表现了她在无助处境中的麻木和绝望。
D.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死”,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
2.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06-05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二)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

莫泊桑

大海用它短促而单调的海涛拍打着海岸。坐落在这条向海边倾斜的小山沟的村子在太阳下面晒得暖烘烘的。马丹·莱韦斯克家正好在村口,孤零零地立在大路旁边。这是一所渔夫住的小屋,墙是黏土做的,屋顶是茅草盖的。男的出海捕鱼去了,女的在屋前修补一张棕色大渔网的网眼。园子门口,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背靠着栅栏,正在缝补那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衣服。另一个小姑娘,比她小一岁,摇摇晃晃地哄着怀里抱着的一个婴儿。

在园子门口补衣服的那个小姑娘突然喊道:

“妈妈!”

妈妈答道:

“什么事啊?”

“他又来了。”

从早晨起来她们就非常不安,因为有个男人在他们家四周转来转去。她们送父亲上船的时候就看到这个人坐在门对面的沟边上,当她们从海滨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坐在那里,直瞪瞪地望着房子。

他好像有病,样子很穷困。母亲和两个女儿都怕起来。特别是母亲最担心,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胆小的人,加上她的男人莱韦斯克要到天黑才能从海上回来。

她丈夫名叫莱韦斯克,她自己名叫马丹,人们就喊他们“马丹·菜韦斯克”。原因是这样的:她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是个名叫马丹的水手,他每年夏天都要到纽芬兰岛上去捕鳄鱼。结婚后两年中,她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当载着她丈夫的那艘大海船失踪时,她已经又怀着六个月的身孕了。

马丹大婶等了她男人十年。后来当地的一个名叫菜韦斯克的渔民,有着一个男孩的螺夫,向她求婚,她嫁给了他;三年中间,她又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们勤勤恳恳地过着艰辛的日子。面包很贵,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在冬季刮大风的那几个月里,他们弄的不巧,还要欠面包店的账。

天黑后莱韦斯克回来了。她们告诉他这件事。他肯定地说:

“要么是个爱管闲事的人,要么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

他毫无挂虑,放心地睡了。而他的妻子却一直在想着这个徘徊不去的人,他看她的眼神是这么的古怪。

九点光景,去买面包的马丹大婶的大女儿气急败坏地跑回来,神色紧张地叫道:

“妈妈,那个人又来了!”

母亲顿时激动不安起来,脸色紧张得发白,对她的男人说:

“你去对他讲,莱韦斯克,叫他不要再像这样窥视我们了,我被他搞得神魂不安。”莱韦斯克是个身材高大的水手,他不慌不忙走出去,来到这个流浪汉身边。他们交谈起来。突然,那个陌生人起身和莱韦斯克一同向房子走来。马丹大婶吓得直往后退。她的男人对她说:

“拿点面包给他,再倒一杯苹果酒。他已两天没吃东西了。”

他们俩走进屋里,马丹大婶和孩子们跟在后面。这个流浪汉坐下,在众人的眼光下低着头吃起来。

莱韦斯克已经拉了一把椅子坐下来,问他道:

“您在这里有熟人吗?”

“很可能有。”

他们都不再讲话了。他尽管很饿了,但吃得很慢,每吃一口面包后就喝上一口苹果酒。他的脸很憔悴,干瘪瘦削,满是皱纹,看上去是个饱经苦难的人。

莱韦斯克突然问他:

“您叫什么名字?”

他低着头回答说:

“我叫马丹。”

他终于抬起了头。女人的眼睛和他的眼睛相遇后,两个人的眼睛都一下子停住不动了。他们的目光混合在一起,好像被摄住了似的。

她突然开口了,声音却变了样子,低低的,她颤抖地说:

“是你吗,当家的?”

他缓慢却清楚地回答说:

“不错,是我。”

第二个丈夫问道:

“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一个丈夫谈开了:

“从非洲海岸来的。我们的船触礁沉没了,我们被野人捉住,将我们一扣就是十二年。一个英国游客路过那里将我救出来,带到赛特,然后我就回来了。”

马丹大婶用围裙捂住脸哭起来。

莱韦斯克说道:

“现在我们怎么办呢?”

他们互相看看,都没有吭声。

这时马丹仔细打量了她周围的这几个孩子,朝这两个小姑娘点了点头,示意说:

“她们两个是我的吧?”

莱韦斯克答道:

“这两个是你的。”

他既没有站起来,也没有抱吻她们,只是说了一句:

“我的老天,长得这么大了!”

莱韦斯克又重复了一句:

“我们怎么办呢?”

马丹也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下了决心:

“由你决定,我照你的意见办。我不想和你过不去,麻烦的是这所房子。我有两个孩子,你有三个,各人的孩子归各人的。至于孩子他妈,归你还是归我,随便怎么办我都同意。不过房子是我的,这是我的父亲留给我的,我就出生在这所房子里,证明存在公证人那里。”

马丹大婶一直用蓝布围裙蒙着脸,在低声抽抽喳喳地哭泣着。两个大女儿走到母亲身边来,不安地望着她们的父亲。他吃完了。这一下他也发问了:

“我们怎么办呢?”

莱韦斯克想出一个主意:

“到神甫那里去吧,他会帮我们做出决定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着重从阳光、渔村小屋和孩子三个点对马丹·莱韦斯克家进行描写,表现了作为一个普通渔户,他们家生活贫困而又不失温暖的状况。
B.小说写马丹归来他的妻子却认不出来,说明马丹大婶在丈夫失踪后再婚,生活的艰辛已使她忘记了马丹,意在表现他们原先的夫妻感情淡薄。
C.小说写“那个陌生人起身和莱韦斯克一同向房子走来”,与前面马丹大婶母女对陌生人多次出现所引起的强烈反应形成反差,使情节波澜起伏。
D.得知眼前的这个人是马丹后,小说多次写马丹大婶用围裙捂住脸哭泣,表现了她经历惊怕之后的悲喜交加、无所适从,内心充满矛盾的痛苦。
2.小说中马丹和莱韦斯克在性格上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写陌生男人出现在马丹大婶门口引起马丹大婶母女的害怕和担心,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05-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

莫泊桑

秋阳越过高大的山毛榉,晒到农庄的院里。木栅栏门开了,走进来一个男子,可能有四十岁,可老得像六十。屋里迎出一个农妇,身形多骨少肉穿一条灰裙子,太短,只到腿肚子,瘦削的、没牙的丑脸显出乡下人常有的那种野蛮、粗犷的神气。

男的问道:“他怎么样啦?”

女的回答:“神父说他完了,过不去今晚。”

他们穿过厨房,走进一间又矮又黑的卧室,只有一块玻璃窗,放进来一点点亮光,玻璃上还挡着一块破破烂烂的印花布,屋子里头放着一张床一种有规律的、沙哑的声音,一种艰难的、气喘的、嘶嘶作响的呼吸声,还带着一部损坏的唧筒发出来的那种格鲁格鲁的水声,从那被黑暗裹住的床上发出来,那儿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是那个农妇的父亲。

男的和女的走到床边,用平静的、逆来顺受的眼神望着那个快咽气的人。

女婿说:“这次真完了,连今晚也可能拖不到了,只好等着他死了。不过天气这么好,明天油菜就要移苗,这总归要耽误一些工夫了。”

女的也感觉不安,她琢磨了一会儿说:“他明天是下不了葬的;你明天一天尽可以侍弄油啊。”

庄稼人想了想:“可是明天我得去邀请送葬的客人,一家一家跑到,怎么也得五六个钟头。”

女的琢磨了一下说:“现在三点都没到,你也许现在就可以通知起来,你很可以说他已经去世了,既然他看来连今天晚上也拖不到了。”

男的迟疑了片刻说:“也只好如此了,我去。你眼下没什么事,可以先做上四打烤苹果,后天好请送葬的客人吃。”

剩下一个人,那女人就干起活来。

有人在路上招呼她:“喂!希科太太!老头儿怎么样啦?”

她喊道:“差不多完了。后天七点下葬,油菜不能再耽误了。”

回到屋,她马上就去看她的父亲。满以为已经死了,哪知一到门口就听出他那单调的痰喘声,她认为用不着白耽误工夫再走近去看,就立刻做起烤苹果来。

男人很晚才回来,一迈进门槛,他就问:“完了吗?”

她回答:“还没完;还是那么格鲁格鲁气儿呢。”

他们一起去看了看。老人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丝毫变化,他的嘶哑的喘息声跟挂钟的钟摆一样准确,也没加快,也没变慢。

第二天,天刚露一点白茫茫的光,丈夫就醒了,他的岳父还活着。这样拖下去,他感到了不安。妻子安慰他:“他肯定活不过今天白天的。用不着担心。还是明天把他埋了。”他于是安心下地去侍弄油菜了,天色很晚的时候丈夫才收工,老人还没有死,女婿害怕起来了:“费米,你看,现在怎么办?”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走投无路了。他们站在老头儿的床头端详着,对他怀了戒心,在他们看来,他仿佛有意捉弄他们,欺哄他们,为难他们;他们特别恨他让他们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明天客人就要来了,现在已经来不及一家家通知改期,只好等他们来,当面解释吧。

第二天,七点差十分光景,第一批客人来了。惊慌失措的希科先生和他的妻子,唉声叹气地接待了他们,夫妻俩同时哭着,跟这个人说过又跟那个人说:“这是我们万万想不到的,决想不到他会拖得这么久!”

客人们听了多少有点失望,有几个人预备走。男人忙拦住他们说:“不管怎样,来吃点心吧。我们已做下烤苹果,总不能不吃啊。”

想到吃烤苹果,一张张脸上都有了笑意。院子里人渐渐多起来;先来的把新闻告诉后到的,大家交头接耳聊着天,吃烤苹果这个念头哄得人人都高兴了。

妇人们还进屋去看望一下临危的人,男人们没有女人们那么喜爱观赏这种场面,仅从窗口往里看一眼。等所有的人都看过了临危的病人,就想到了点心,那四打烤苹果,分放在两个大盘里,金子般黄,喷鼻香,每个人都赶紧伸长胳膊去拿自己的一份,生怕不够分。现在大家都嘻着嘴笑,说话也有劲了。忽然一位老婆婆出现在窗口,她尖着嗓子喊道“他咽气啦!他咽气啦!”

大家立刻停止说笑,赶紧起身去看,果然他不再气了。男人们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不高兴的样子。嘴里的烤苹果还没嚼完呢。这个混帐东西,死都不挑好时候。

希科夫妇现在不哭了。完事大结了,他们心里踏实了。他们三番两次地说:“如果老头昨儿夜里肯下决心的话,就没有这一番周折了。”无论如何,总算是完了。下葬改在后天就是了,再吃一回烤苹果就是了。

客人谈论着这件事走散了,能够看见这种事,并且还吃了烤苹果,大家都很满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对男人与女人的外貌描写和对老人卧室的环境描写,表现出这对农民夫妇的贫穷和生活压力,揭示了他们对亲人冷漠的原因之一。
B.小说极具讽刺性,“男人们没有女人们那么喜爱观赏这种场面”,“观赏”一词极大的讽刺了妇女的“看客”心理。
C.老人终于死后,作者连用两个“就是了”,表现出了女人和男人如释重负,甚至有点轻松愉悦的心情。
D.本文的人物大多没交代名字,一是他们社会地位低,不值得浪费作者的笔墨,同时也突出了这类人物的普遍性,深化了主题。
2.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以取得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虽然小说大部分篇幅在描写女儿女婿和客人,但题目却是“老人”,为什么?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洗礼①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着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子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注】①洗礼: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家庭在教堂为新婴儿举行的仪式,主持洗礼的神父应当是亲友中的基督教徒,礼毕后,要举办午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两次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结局。
B.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独特而复杂的感受,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婴儿,唤醒了深埋在神父心底的人性之爱。
C.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D.“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感到很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2.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0-01-04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那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到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嚷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根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迁怒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3.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从主题思想方面作出分析。
2020-01-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9-06-09更新 | 8985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10 .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的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色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二十法郎。”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啦。”

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过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B.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愤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的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结果。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2.小说中的奥士高纳大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