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明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B.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D.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2021-04-16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B.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C.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走得太远,二是孤军奋战。
D.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和自然力量,但老人捍卫了“人的灵魂与尊严”。
4 . 阅读名著并完成以下的题目。
(1)《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原名叫_________。本书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
(2)《平凡的世界》全文共三部,请各用一段话概括这三部的主要情节。要求:概括时要先写上大概的年代或年份、再写上主要人物的名字、事件的经过等信息。概括的每一部的情节内容不少于50字。_________
(3)《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_________(国家)。主角人物是一位叫_________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________的小男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______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二天钓到一条体重_______磅的大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但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2021-09-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__所著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名叫________,他在第_____天时又驾着小船驶向大海,在海上孤立无援时想到小男孩_____,曾不下_____次说到“但愿那个男孩在就好了”,这是老人对友情和帮助的渴望。
2020-07-14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鲨鱼飞快地逼近船后边。它去咬那条死鱼的时候,老头儿看见它的嘴大张着,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有的只是那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颚。但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头儿就朝那一个地方扎进去了。他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着无比的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在海里翻滚过来。老头儿看见它的眼珠已经没有生气了,但是它又翻滚了一下,滚得自己给绳子缠了两道。老头儿知道它是死定了,鲨鱼却不肯承认。接着,它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扑打着水面,两颚格崩格崩响,像一只快艇一样在水面上破浪而去。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滔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老头儿望着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一会儿,后来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

“它咬去了大约40磅。”老头儿高声说。他想:它把我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啦,现在我的鱼又淌了血,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呢。

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他自个儿身受的一样。

他想:但是我已经把那条咬我的鱼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Dentuso”。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1.写鲨鱼去咬死鱼的时候,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2.老头儿用鱼叉攮鱼的时候,“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说明了什么?
3.文中有这样的话:“‘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为什么消灭了还说是打不败?谈谈你的理解。
4.文中老头儿对自己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这里的“事”是指什么事?“担当”是什么意思?
2021-03-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老人与海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3)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老人与海》中老人晚上在海上航行,经常靠什么来确定自己的航向?( )
A.灯光B.星位C.月亮D.风向
2020-03-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2016-11-18更新 | 3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
9-10高一下·山东潍坊·期末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桥边的老人》
1.简析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的作用。
2.文中的“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请简析。
3.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在文中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
4.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
2016-11-17更新 | 65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0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 和《老人与海》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叙述故事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平铺直叙,也有插叙,插叙大多是写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B.《三国演义》中,关羽奉命把守华容道时,面对溃败逃来的曹操,他念及旧恩,放走了曹操,并事后向诸葛亮请罪。
C.《老人与海》中老渔夫费尽千辛万苦捕获的大马林鱼,在归途中被鳖鱼吃的只剩下一副白骨架。
D.《三国演义》中,赵云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就弃之而投奔刘备,刘备很赏识赵云的才能与胆量,并委以重任。
2017-09-0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