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明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完成下列有关《老人与海》的各题。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鳍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又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又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又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竞宰了这条鱼,他想。

1.对画线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写出了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坚强的意志,同时为下文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拼尽全力去刺,表现了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但遗憾的是最终并没能杀死鲨鱼。
C.“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通过老人的独白,交代与鲨鱼搏斗的结果,预示着后面应对鲨鱼的袭击将更加艰难。
D.“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写出老人对大鱼的痛惜和无奈,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
2.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鲨鱼意味着困难、对手、厄运等,选文中对鲨鱼生动形象的刻画和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鲨鱼代表着破坏性的力量:被人蔑视、自卑、悲观等。海明威也借指评论家,选文中的灰鳍鲨相比于食腐肉的鲨鱼而言,指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
C.老人因为出海太远,所以长途归程中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面对鲨鱼,老人和大鱼都成为了牺牲者,鲨鱼成为复仇之神,老人正是他自己悲剧的创造者。
D.大马林鱼和鲨鱼一样,都是老人奋力想要战胜的敌人,是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顽强地和一切反对他的强大力量展开搏斗,最终顺利将其捕获并宰杀。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老人与海》中,老人辛辛苦苦钓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围攻多次,每一次都是致命的袭击,这是在告诉我们:命运时常捉弄人,厄运是不可抵挡和战胜的。
C.《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同样表达着一种基督精神,直面一切,毫不退缩,最后完成作为一名渔夫的“自我救赎”。
D.《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为海明威式硬汉精神的标志。
2020-11-2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20-07-08更新 | 1144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
3 . 要求不少于150字。(二选一)
① 请你结合现实体验,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经典语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理解。
②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论语•泰伯》中的句子,是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句中所包含的学习态度。
2020-0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教育学院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老人睡觉时经常梦到的内容是
A.鲨鱼和海龟B.妻子C.年少时的非洲、海滩上的狮子D.圣心图
2018-03-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老人与海》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结构框架,内容的简化使小说的节奏性极强,其中有明丽、恬静而雅致的景色描写,也有豪华而壮观的抒情段落。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6 .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跨越时空变成经典的英雄,如果万物有灵,那么这条和圣地亚哥鏖战的大马林鱼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挣扎?又有哪些内心独白呢?请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这条鱼,你会有哪些心理变化。
要求:想象合理,用第一人称,写出心理变化。
2018-02-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
7 . 结合《老人与海》和《红岩》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
B.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丧钟为谁而鸣》《警察与赞美诗》都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
D.《老人与海》是作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2.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迪亚哥是美国文学中“硬汉”形象的代表,以下对其性格特征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勇敢出击,顽强拼搏
B.坚忍不拔,永不服输
C.充满自信,坚守信仰
D.刚强执着,不屈不挠
3.小说《红岩》是由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小说中有一个经典的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监狱,被关押的革命者们难抑激动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主要人物)以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情节)的方式,表达对新中国的拥护、对革命的忠贞。
2016-1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9-10高一下·山东潍坊·期末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桥边的老人》
1.简析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的作用。
2.文中的“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请简析。
3.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在文中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
4.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
2016-11-17更新 | 65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4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