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01-07更新 | 5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词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王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王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王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4.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04-0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2.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用亡郑以陪邻   ②将取之   ③既东   ④又欲肆其西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其乏困                 共:供给
D.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4.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5.翻译下列句子: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021-04-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王殷二年,天下未,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葬周公于毕(文王墓在毕),从文王,以明不敢臣周公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武王殷二年     克:战胜B.天下未       集:安定
C.成王亦       让:谦让D.我以其璧与圭     归:回来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忠肝义胆和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021-03-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发兵诣赵,诏王翦(jiăn)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①。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②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③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huὸ):熏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怒,发兵诣赵            益:增加
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逃跑
C.使击筑而            歌:歌曲
D.于秦始皇               闻:报告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B.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
C.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D.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2.下列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
B.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飞将军”的美称,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有王昌龄对李广的赞誉。
C.“结发”就是“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
D.匈奴是历史上上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的统称。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4.把下面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2021-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021-03-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湜留其室奉养。移汝州,与王禹偁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丁内艰,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曰:此朕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澶州,卒,年五十一。废朝,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赠刑部尚书,谥曰忠定。湜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善谈论饮谑,晓音律,妙于弈棋。笔法道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B.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C.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D.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B.金紫,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时期的官服和佩饰,因此也用金紫来指代贵官。
C.丁内艰,也称作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赠,指朝廷给去世的官员或官员去世的父祖追封官爵,此指为宋湜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湜富有才华。他幼时机敏聪慧,写文章下笔成文,辞句华美,受到叔父的赞许和宋准的推荐。
B.宋湜深受重用。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仕途顺利,一路升迁,真宗皇帝因他去世而暂停朝事。
C.宋湜人品贵重。他宽容含蓄,喜欢引荐年轻人,能急人所难,士子们都敬慕他,把他当作宗师。
D.宋湜多才多艺。他通晓音律,擅长下棋,书法道劲且娟秀,人们喜爱他的书帖,纷纷传播效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2)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2021-0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或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国安邑,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王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开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注]:①五教:也称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其中《尚书·舜典》中记载:“敬敷五教,在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B.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C.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D.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又称《诗经》,它与《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
B.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C.大司徒,官名,周代掌管国家的土地与人民。汉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D.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审时度势,作战进退有方。在安邑之战中,敌军全军出击时,他下令不妄动;敌军到达军营下时,他下令击鼓并进。
B.邓禹深政治,注重时局调控。在平定河东后,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并委任各县官吏以稳定局面。
C.邓禹德才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听闻邓禹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携老扶幼来归附,他所到之处,老人孩子都挤满了他的车下。
D.邓禹崇尚文明,做好家庭示范。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教养子孙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他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楷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2)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界,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新,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故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余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苍为常山守,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余。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苍为丞相十余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B.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C.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徒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D.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冠/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德,即儒家所指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B.百工,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如《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洗沐,借指休假。汉朝时的休息制度,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唐宋时延长为十日一次,也称为“旬假”“休沐”等。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苍身材出众,堪称美男。张苍长得高大,皮肤白晳,正要被问斩时被王陵看见,王陵惊叹张苍长得好,向沛公禀报而赦免了张苍。
B.张苍精进历法,通晓乐律,张苍调整乐调,使其合于五声八音,来制定律令。并制定出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作为百工的规范。
C.张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张苍感激安国侯王陵救命之恩,他显贵之后,让父亲去侍奉王陵。王陵死后,他常去看望王陵夫人。
D.张苍荐才不当,受此牵连,张苍曾举荐某人当中侯官,此人大搞谋求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
(2)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