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把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


【注】①喋聒:谓多言扰耳。②镵(chán):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③沸渖(shěn):滚开的汁水。④攒视:围观。⑤勾萌:草木的嫩芽。⑥俵散(biào sàn):散发,分发。⑦粲然:露齿而笑的样子。⑧怫(fú)然:忿怒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B.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C.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D.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士,信奉儒家学说并修习儒术的生徒。他们唯儒是崇,传道授业,故称道士。
B.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的自称,也有借用于道士的。文中指道士的自称。
C.拥保,被雇佣的人,该词在此文段中指店铺里被雇佣的伙计,相当于“店小二”。
D.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在街市上卖梨,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向他讨一颗梨吃,他很愤怒,不但不舍得给梨,还对道士叱责辱骂进行驱赶。
B.有人给道士买了一个梨,道士吃完种下梨核,过了一会儿,便长出一棵梨树,开花结果。他请大家吃完梨后砍倒梨树而去。
C.道士离去后,卖梨人发现自己车上的梨全被周围人抢光了,车子的一个车把手也被凿断,方才明白事情始末,非常气愤。
D.异史氏评论:有的乡中富人对于危难之人斤斤计较,不予救济,而为了一己私利,却舍尽家财,跟卖梨人做法大同小异。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上。
(2)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5.这则故事(不包括评论部分)表现了怎样的道理?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11-13更新 | 330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