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途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荼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度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远离城市喧嚣,过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
4.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理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2023-09-21更新 | 3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这则医美广告正说明了广告商是如何将女性身体的“美”“好”与“自信”“完美”“成功”等价值观进行了置换。

④广告解构那些根植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客体中的意义,利用所谓“任意能指”的效应来重新解释原有的使用价值。在“身体被认为是最美消费品”的当今社会,医美广告不断培养人们永不满足的形象消费需求。在这里,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品位、时髦,或者其他价值观的象征。

⑤在“姿”本主义的市场背景下,美丽才成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宗教式绝对命令。文化学者陶东风指出,消费工业的制造者们隐蔽地制造了身体的标准模式之后,又通过传媒的力量,反复强调身体特征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的、美的外观形象。如果不按照这一标准来重塑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对身体的焦虑感。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医疗美容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仅能让人们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甚至还能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本。“颜值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使得女性的容貌焦虑被无限放大。颜值是就业、婚恋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获得社会性成功的必要投资。容貌焦虑日益蔓延,甚至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发展之势。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完美容貌”,哪怕最后可能“面目全非”甚至危及生命,也挡不住他们求美的步伐。“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

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正是因为广告的软性劝服,人们相信,体面的人不是像他们自己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的,它驱使他们急切地去探视镜中的自我,为身体的不完美而情感脆弱,并鼓励不断改变自己而来消解缘于不完美的沮丧。医美广告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个体都会遭遇的衰老或者身体不完美,与女性的社会失败相连接,以此放大女性的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又向女性传递着“身体可以塑造”的神话叙事,宣扬只要付出金钱和努力,通过“整形”,就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和社会意义的成功与幸福。医美广告制造焦虑、生产希望、劝服消费可谓一气呵成,从产品推广意义上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医美广告的神话叙事营销得越成功,当代社会物化女性、贬抑女性倾向就越严重。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摘编自刘传红、吴思琪《颜值幻象与美丽透支:医疗美容广告批判及其治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的脸、眼睛和神韵不加任何修饰,说明人们崇尚真实自然的美,这和中国古代“燕瘦环肥”的审美风潮有所不同。
B.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C.“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中的“平庸”,指的是医美广告宣扬高大时尚的审美价值观时借用的价格低质量差的消费品。
D.广告除了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之外,还是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价值观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21世纪,随着“地域隔阂的打破”,东西方原本丰富多元的“时尚身体美学观念”愈发趋于共同分享。
B.“医美广告的软性劝服”,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建构审美标准模式后,又通过传媒强调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
C.“美貌即成功”的观念大行其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颜值和获得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人在遭遇严重的衰老或发现身体的很多不完美后,易产生容貌焦虑,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
3.下列广告词中,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的一项是(     
A.还你美丽新容颜,做更完美的自己。(丽人整形医院)
B.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宴酒)
C.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念慈庵枇杷糖浆)
D.飘柔,就是这么自信。(飘柔洗发水)
4.为了让读者了解医美广告及其危害性,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5.如果要治理医美广告乱象,消除其消极影响,你将提出哪些建议?请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2022-12-08更新 | 292次组卷 | 94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   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之为"二次元世界"。
B.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C.亚文化族群常常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D.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也同样使读者信服。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B.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C.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实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2019-09-08更新 | 2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