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不仅实现了破圈层传播,更在国内外掀起一波“中华典籍热”。

精雕细琢,让写在古籍里的中国故事“活”起来。节目组经过近一年的酝酿策划与反复打磨,数十次咨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邀请“读了一辈子”相关典籍的权威学者参与创作,每期整理几百万字资料,保证了节目中史实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以节目首期《尚书》为例,节目组就请教了65位相关专家,查阅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修改了53次剧本,使得服装、道具、化妆、背景音乐等每个细节都丝丝入扣。

为提升节目质感,主创团队创新设计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多元叙事模式,突出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让多种艺术形态交相辉映、兼容混搭,将晦涩难懂的典籍语言创造性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舞台故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老戏骨倪大红将年逾九旬的“护书人”伏生的语速、神态、动作演绎到极致;李光洁一人饰演老中青三个时段的宋应星,留下了袁隆平和宋应星跨越时空“握手”的难忘场面;王洛勇用一场极具感染力的泪别,诠释出《橘颂》中的浓浓家国情。这一切都在总台主持人撒贝宁担任的“当代读书人”角色引导下完成,其代入视角和共情能力对受众加深理解古籍内涵和精神大有裨益。同时,专家学者以“看剧人”身份现场解读,畅谈感受,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开启一场兼具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的文化之旅。

创新创意,让深藏典籍的中国精神“火”起来。典籍里蕴含的中国精神有我们要大力弘扬的“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了将弘道之人刻画好,主创团队在遴选核心人物上下了大功夫。例如节目从《尚书》中遴选出嗜“书”如命的伏生,讲述了他幼年学“书”、晚年讲“书”、家中藏“书”、穿越看“书”的故事,表现其一生护“书”的执着;《孙子兵法》以作者孙武和好友伍子胥的视角,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和平基因;《徐霞客游记》表现了徐霞客秉持母亲的愿望纵横天地之间,不计朝暮、不畏山海的理想与豪迈。主创团队跳出典籍,重点刻画核心人物,通过人物领悟典籍里的中国精神,让观众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看完后热血澎湃、泪流满面。

技术赋能,让典籍激发的中国力量“涌”出来。首先是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开创性打造沉浸式四度叙事空间。其次是融合电视文艺拍摄、戏剧拍摄、电影拍摄三种拍摄手段,以影视级置景、道具、灯光、分镜头脚本的标准,使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呈现出电影级影像。这种将技术、艺术、思想、内容叠加杂糅的探索体现了一种创造力,其所产生的深厚文化内涵、精品戏剧展现和电影级画面呈现,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播出后持续引发现象级传播。它对于主流媒体探索典籍当代化传播,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深入人心,用文艺提振行进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唐经刚《“典”赞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籍里的中国》是一个优秀的文化节目,不但实现了破圈层传播,还在国内外掀起一波“中华典籍热”。
B.《典籍里的中国》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保证了节目中史实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细微处见真章。
C.《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性地采用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多元叙事模式,呈现出了较好的节目质感。
D.《典籍里的中国》技术赋能是指环幕投屏,实时跟踪,融合电视文艺、戏剧、电影等拍摄手法的新科技手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节目首期《尚书》为例,在论证中使用准确的数据,诠释了节目组“精雕细琢”的专业精神。
B.文章对比撒贝宁和专家学者的角色身份,以突出多元叙事模式促进观众理解古籍内涵和精神的作用。
C.文章列举节目中的伏生、孙武、伍子胥、徐霞客等人物,赞扬节目组“以人弘道”的构思独具匠心。
D.文章分析了《典籍里的中国》成功的原因,除了“精雕细琢”外,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节目组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经典搬上荧幕,让观众爱上了典籍并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B.中华典籍是中国精神的有形载体,主创团队聚焦典籍,着力讲述典籍里的故事,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C.《典籍里的中国》让观众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D.《典籍里的中国》这个文化节目的热播,标志着传统典籍当代化传播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创作重心。
2022-05-0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适应性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