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年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新春伊始,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驰援武汉。一群群生命的逆行者勇敢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亿万中国人安康。他们中既有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也有00后的医护人员,更有千千万万寂寂无名的奉献者。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高中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身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责任”“担当”的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认识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

但也有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繁星,令后人景仰。


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5-28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西藏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新冠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则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04-27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洵《名二子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故不为世容,一生坎坷;苏辙中和淡泊、含蓄深沉,故虽才华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利。


作为即将成人、走向社会的青年人,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你更希望成为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3)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请根据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