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责任 担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泰民安、社会祥和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便捷生活也来之不易,这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劳和付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多付出一点,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更多一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却并不广为人知,你的家乡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以班级为单位,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人物素描、事迹简介、人物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写完后与同学交流,并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合作编辑文集。

2023-05-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3 . 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1月,32岁的邓清明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邓清明备份了24年,一直坚守信念。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邓清明说,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甘愿为祖国载人航天奋斗一生。2022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搭乘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并为祖国的飞天强国梦继续奋斗着。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万丈高楼平地起”。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告诫师生:“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中国“中兴”“华为”等科技公司受到制裁的事实让国人更加清醒;仅仅拥有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科技应用还不够,科技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科学,需要掌握更多核心技术,不能急功近利。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论及“职业选择”: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如果我们因为虚荣心激发的热情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必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2-11-13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对于“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这段话,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为了有所“取”,就必然会有所“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11-07更新 | 270次组卷 | 49卷引用:课课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达标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