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末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主流媒体贯彻落实中央“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的指示精神,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传播中国的改革声音,展示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坚持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话语和表达,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快、易受关注的优点,同时,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弥补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历史真实性和责任担当方面的缺陷,用多种形式讲好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故事。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23-02-12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精英中学邯郸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矛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哪方是优哪方是劣,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中心,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作家应如何努力,真真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哲学依据。
2022-01-1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15日,第14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全运会会歌《追着未来出发》拉开了文体展演《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序幕,整个演出由序曲“迎宾鼓阵”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三个篇章组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声光电手段,从听觉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入手,让传统乐器鼓和具备陕西地域特色的秦腔精彩亮相,充分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生动诠释了本届全运会“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主题。

全运会的54321是这样的;五是五谷丰登,四是四海同庆,三是三秦大地,二是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一是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呈现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在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为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高地,探索构建良渚遗址区发展新格局。良渚博物院以“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积极打造“以科普活态化为引领、以跨界实践为骨架”的良渚文化研究外延立体网,整合推进跨界研究、跨学科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文物藏品利用率和“活化”度,探索出一条从文物数字采集到文物数字展示再到文化传播推广的文物数字化建设路径。2021年,由良渚博物院全方位参与的“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在全球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的官网及社交媒体全面发布上线,受到了广泛好评。

利用良渚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构建文化产业矩阵,初步形成了良渚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系列化、时尚化的产品体系。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优势,构建地域更加广阔、内涵更为丰富的长三角良渚文化旅游圈,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文化环境,以更深沉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良渚博物院是如何立足良渚文化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高地的。
(2)构建良渚遗址区发展新格局定能彰显文化自信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某校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为该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2-10-0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汇”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这十年》电视剧立足2012-2022这十年辉煌成就,聚焦十年里的“我们”。全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等方面的主题,通过十一个单元的不同故事,讲述进入新时代以后,党中央从“八项规定”破局,党风政风为之一变,带动社情民风蔚然一“新”。塑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群像,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历程,真情讴歌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该剧采取“裁长就短、精巧为章”的短剧模式,同时也借鉴了一些精品网剧的体系和类似电影化的剧本构思,对所要讲述的故事做了最大限度的艺术提炼与浓缩,以点带面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十年》以宏大的时代格局、鲜明的主题立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格外引人注目。该剧一播出,就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获得骄人的收视成绩和观众口碑。


(1)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视角简要说明该电视剧的成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孟晚舟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孟晚舟事件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启发,请以“我们”为题,写两个短句。
2023-03-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历史与现代的光彩交汇点,承载着城市记忆,刻印着发展足迹。

A市是一座拥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第三棉纺织厂旧址建设工业博物馆,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集中呈现工业遗存,成为彰显、继承工业传统与思维的城市象征,凝聚起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A市工业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先后征集了1902年以来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型工业设备、产品等工业文物6200多件,各类文献资料和图片、影像资料12000多件。这些工业文物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如今该市工业博物馆正以城市“会客厅”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成了城市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亮丽名片。

材料二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要尊重规律,文化和旅游有可以融合的一面,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坚决避免片面强调特殊性和完全忽视特殊性的倾向;要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要依据资源禀赋,立足区位特点,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槁“一刀切”,不能“一窝蜂”,防止照搬照抄、简单模仿,从实践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A市工业遗产“蝶变”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A市是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双赢”的。
(3)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022-07-28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劳动教育正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1年,我国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让劳动教育承载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2022-05-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政治调研试题(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

虎气既有杜甫所说的“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龚自珍刻画的“太行一脉走温婉,莽莽瓷西虎气蹲”之特点,又有辛弃疾概括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威武;既有争当天宫殿前卫士横扫野兽如卷席的虎虎生风,又有三战狮子、熊、马和咬死龟怪赢得王者身份敢于斗争的勇猛无畏;既有告诫人类不能以身试险的“虎口拔牙”、“将将虎须”,学孙悟空用虎皮做衣裙的“与虎谋皮”,不能姑息纵容敌人的“养虎遗患”“养虎贻灾”养虎自啮”,也有启迪人们为取得更大成果勇担风险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的“众虎同心”,迎着困难不惧艰险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说,虎气凝聚了造就英雄的虎胆,敢于攀登的雄心,藐视敌人和困难的雄风,让同类和异类谈虎色变的虎威。

“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回首历史,在古代战争中虎头曾被绘制在士兵的盾牌上以增强军人的勇敢、坚强与战斗力,用以吓阻敌人。近代百年,虎虎生威的王者威猛之气鼓舞中华民族克敌制胜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虎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五”开局大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书写新的奋斗历史,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号召全国人民虎年要学虎劲,练虎胆,弘扬虎精神,展现虎的雄风;推出了虎气及其展示的方法和路径,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有着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弘扬虎精神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人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民族对“虎”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运用的积极意义。
(3)云南省某校高三文科班举行主题班会探究《“虎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25字)。
2022-04-0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圳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以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
2022-03-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
2022-03-09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