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每年国庆档都有新主流电影引起关注。受到外国商业大片的影响,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了电影的类型化探索,新主流电影的出现使得先前主旋律电影中的近乎说教的叙事方式消失在更易于大众接受的类型化叙事模式中。伴随着新主流电影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趋于平衡,延续了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教化大众的社会功能,现如今已构建起一条强化主流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艺术创作路径。

“建国三部曲”中《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分别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个时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和精神风貌,是具象的历史、生动的历史,更是可视化的育人元素、颇具感染力的育人内容。新主流电影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大众审美文化的演变,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框架,融合当下青年文化,体现出青春的朝气与力量。《一点就到家》将扶贫元素与青年元素完美融合,让青年群体参与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当中。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以现实主义风格展现浓郁的家国情怀,共同构建出当代大国的文化特质和外化形象,可以让观众对祖国越来越有信心,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意识。电影作为传递时代思想内容的载体,其故事性、观赏性、等特点决定其可把“思”的内容外化到“行”上,并在“行”中彰显“思”的分量,将“思”与“行”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说明新主流电影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新主流电影的艺术创作路径。
(3)请你就如何发展新主流电影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3-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劳动教育正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1年,我国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让劳动教育承载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2022-05-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政治调研试题(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

虎气既有杜甫所说的“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龚自珍刻画的“太行一脉走温婉,莽莽瓷西虎气蹲”之特点,又有辛弃疾概括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威武;既有争当天宫殿前卫士横扫野兽如卷席的虎虎生风,又有三战狮子、熊、马和咬死龟怪赢得王者身份敢于斗争的勇猛无畏;既有告诫人类不能以身试险的“虎口拔牙”、“将将虎须”,学孙悟空用虎皮做衣裙的“与虎谋皮”,不能姑息纵容敌人的“养虎遗患”“养虎贻灾”养虎自啮”,也有启迪人们为取得更大成果勇担风险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的“众虎同心”,迎着困难不惧艰险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说,虎气凝聚了造就英雄的虎胆,敢于攀登的雄心,藐视敌人和困难的雄风,让同类和异类谈虎色变的虎威。

“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回首历史,在古代战争中虎头曾被绘制在士兵的盾牌上以增强军人的勇敢、坚强与战斗力,用以吓阻敌人。近代百年,虎虎生威的王者威猛之气鼓舞中华民族克敌制胜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虎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五”开局大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书写新的奋斗历史,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号召全国人民虎年要学虎劲,练虎胆,弘扬虎精神,展现虎的雄风;推出了虎气及其展示的方法和路径,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有着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弘扬虎精神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人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民族对“虎”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运用的积极意义。
(3)云南省某校高三文科班举行主题班会探究《“虎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25字)。
2022-04-0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圳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以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
2022-03-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
2022-03-09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材料二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性地开展反贫困伟大斗争过程中,进行的伟大理论创新,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广大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担当作为,舍小家为大家,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万水千山、千家万户,用倾情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将成为广大青年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2)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3)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讲好扶贫脱贫故事,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请你就讲好扶贫攻坚的精彩“中国故事”提出两条思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年代,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等理论,使“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鐜”,打破了对其他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路径依赖,走上了独主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在“四位一体”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我们党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和谐、善治、立德修身、家国一体、追求中和、崇尚整体、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儒家所勾勒的大同、小康等理想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党是如何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3)创新是青年与生俱来的品质,请你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创新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8 .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1)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如何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9 . 材料一: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供求是双方面的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晟终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化,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文艺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文艺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但当前文艺领域供给侧作品,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迅猛发展所引发的高端文艺需求正在严重外溢,美国大片、韩国剧、日本动漫等大受追捧。国内文艺作品对广大群众和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艺服务不足,国内受欢迎喜爱的文化产品不多。
(1)供给侧改革后,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请根据材料一写出下列选项中4个影响的序号,并正确填写其传导顺序。
①增加企业的负担                 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③提高供给质量                    ④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⑤海外代购(购物)增加       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2)有人认为,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要解决高端文化精品不足的问题。你认同此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3)请你为引导民众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拟两条公益性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2016-12-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二政治试卷

10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通过改革在浙江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要性。

材料二   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浙江努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一是守好红色根脉,深入挖掘浙江红色资源。二是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三是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四是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大力弘扬新时代浙江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浙江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系列举措对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2021-09-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