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材料一: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需要优秀的理论,革新思想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二:“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从《“一带一路”大道之行》到《小账本连着大情怀》,从“砥砺奋进的五年”到“厉害了,我的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主题宣传综合运用互联网传播方式手段,形成“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的刷屏效应。灾难中的守望相助、见义勇为中的无私无畏、邻里间的相互关爱、公益事业中的慷慨解囊……互联网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传播者,让那些感动中国的好人好事、浸润心灵的良知义举通过真实、正面、健康的传播为网民和公众熟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心聚力。

从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中国,探索网络强国新路径,开拓全球网络治理新境界,让互联网之光点亮人民生活、照亮国家未来、贡献人类世界。


(1)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们应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列举两点。
2019-12-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山东省济宁市在着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在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深厚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对该市当前发展的意义,探索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的路径,让传统文化新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国学夏令营”、“市民大舞台”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社会、走进人心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聚力打造文化产业“新引擎”,加快推动三孔旅游、美猴动漫、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文创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兴起来;坚持交流与贸易并举、“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精心策划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文艺精品成功走出国门,先后赴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文化走起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市成功入选2018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被评为“文化交往活力城市”。


结合材料,说明济宁市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3 . 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 

材料一、关注现实,与时代同步,为人民立言,始终是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集中体现为现实主义精神。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取消了《摄制电影许可证》和《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不再单独发放《电影技术合格证》……行业门槛进一步降低,电影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

材料二、新时期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本、创作为基、改革为先、创新为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路径,加强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加快建立中国电影评价体系,优化创作和市场生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建设德艺双馨、又红又专的电影人才队伍,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新使命,广大电影工作者要倍加用心、倍加团结、倍加努力、倍加创造,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用当代中国的影像和故事表现崇高价值、美好情感,用时代发展的光影和色彩呈现恢弘画卷、万千气象,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电影发展的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3)请你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9-06-0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文)

4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江苏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积极影响。
2018-09-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2)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必须释放。
H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具体工作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同时更加注重传承内在的“精气神”,挖掘本地农耕文明经典中蕴舍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现代农村道德高地;克服文化发展“齐步走”错误思想,从乡村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补民风;探索实践,中正出新,探索文物建筑保护的新路子,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对全省“文化家底”梳理,根据自然资源、历史禀赋、产业特色等开展分类培育,有序推进。文化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渭涓细流汇聚成文化的江海,“种”出了乡村文化满园芬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路径”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道理分析H省是如何“种”出乡村文化满园芬芳的?
(3)幸福不会从天降振兴乡村要奋斗。请你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为乡村文化振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切合主题,每条限15字以内)
2018-06-0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7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2017-09-04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年8月浙江学联选考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8 .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城镇立足于本土的特色产业、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文化(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系。
材料二: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说明怎样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让电视文艺节目蕴含民族文化之美,是媒体人的责任。
近年,各种主题真人秀节目竞相上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以极高的收视率取得巨大的商业回报,但节目的创意大多是舶来品。针对文化传媒的发展路径问题,有人认为,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创意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传媒的发展,应鼓励引进;而有人则认为这样会让我国的文化传媒囿于模仿难于突破,应限制引进。
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轨迹:西周、春秋以“礼治”否定了殷商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 “德法合治” 否定了秦朝“专任法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材料中关于文化传媒发展路径的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说明其合理性。
(2)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可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结合材料二,用辩证否定观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3)若你班举行班会,就消除近年来“抗日神剧”等历史泛娱乐化所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价值观扭曲进行讨论。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就班会主题写出自己的两条发言提纲。
2018-01-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练习题
10 . 材料一:进入21世纪,面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浪潮,深圳的突破在哪里?虽然创造了神奇的“深圳速度”,但土地、能源、环境、人口等压力也让深圳人深感“难以为继”。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一座城市的战略选择和突破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确立“以文化定输赢”的发展新路径后,多年来始终坚持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跨越发展,城市的价值观念创造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和城市凝聚力日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了大提升。
材料二: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改革促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并先后提出了“拼文化”、“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等一系列创新理念,有效引导了改革实践。
(1)分析材料一说明其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深圳“文化立市”的具体举措。
2016-11-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