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劳动教育正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须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1年,我国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制度机理和实践路径,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让劳动教育承载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2022-05-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政治调研试题(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光明日报隆重推出十集系列短片《思想伟力,实践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系列短片的制作,旨在探索一条以身边故事阐释科学真理,以成就变迁印证思想力的理论宣传大众化、通俗化路径,让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植根民众心灵间。短片以真实鲜活的基层实践为素材,用“小切口”透视“大主题”,用“小故事”折射“大逻辑”,展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系列短片制作经验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022-05-31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

虎气既有杜甫所说的“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龚自珍刻画的“太行一脉走温婉,莽莽瓷西虎气蹲”之特点,又有辛弃疾概括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威武;既有争当天宫殿前卫士横扫野兽如卷席的虎虎生风,又有三战狮子、熊、马和咬死龟怪赢得王者身份敢于斗争的勇猛无畏;既有告诫人类不能以身试险的“虎口拔牙”、“将将虎须”,学孙悟空用虎皮做衣裙的“与虎谋皮”,不能姑息纵容敌人的“养虎遗患”“养虎贻灾”养虎自啮”,也有启迪人们为取得更大成果勇担风险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的“众虎同心”,迎着困难不惧艰险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说,虎气凝聚了造就英雄的虎胆,敢于攀登的雄心,藐视敌人和困难的雄风,让同类和异类谈虎色变的虎威。

“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回首历史,在古代战争中虎头曾被绘制在士兵的盾牌上以增强军人的勇敢、坚强与战斗力,用以吓阻敌人。近代百年,虎虎生威的王者威猛之气鼓舞中华民族克敌制胜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虎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四五”开局大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书写新的奋斗历史,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号召全国人民虎年要学虎劲,练虎胆,弘扬虎精神,展现虎的雄风;推出了虎气及其展示的方法和路径,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有着重要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弘扬虎精神对虎年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人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民族对“虎”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运用的积极意义。
(3)云南省某校高三文科班举行主题班会探究《“虎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每个观点不超过25字)。
2022-04-0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圳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以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
2022-03-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们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中华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消费时尚的现象称为“国潮”。如今,“国潮”风麻卷餐饮、服饰美妆、智能家电、科技、文创等领域,国货产品的面貌焕然一新。借“国潮”之势乘风破浪的国产品牌中,既有历史渊源深厚的传统“老字号”,面向新时代的时尚趣味,不断焕发青春活力;也不乏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生代品牌,通过对中华文化审美元素和文化理念的发掘,持续探索品牌新路径。据统计,在核心科技的驱动和中华文化的加持下,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达到洋货品牌的三倍。老曲新唱,不可一味标新立异;破旧立新,切忌脱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创造更多的国货精品,引领“国际潮”和“时代范”。


(1)有人认为,文化根基成就“国潮”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2)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请你以“国潮品牌当自强”为主题写一份发展建议书。要求:①用绕主题,观点正确;②使用经济学术语;③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④字数不少于150字。
2022-04-05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福州、厦门、莆田、三明、南平、宁德、龙岩)2022届高三毕业班4月诊断性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
2022-03-09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材料二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创造性地开展反贫困伟大斗争过程中,进行的伟大理论创新,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广大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担当作为,舍小家为大家,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万水千山、千家万户,用倾情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将成为广大青年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2)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3)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讲好扶贫脱贫故事,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请你就讲好扶贫攻坚的精彩“中国故事”提出两条思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每到重大历史关头,都能感国运之发化,立时代之潮头,为民族前行鼓起风帆、吹响号角。当“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宏图铺展在我们面前时,文化之笔当绘就怎样的浓墨重彩?

到2025年,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完成之时,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再过10年,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完成“十四五”拟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文化作用举足轻重。完成“十四五”拟定的各项奋斗目标,要多在服务大局和“人民至上”上下功夫,找奋斗路径和舞台,更好激发文化功能,助力群众更好走进“十四五”,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同心同德,奋勇向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只争朝夕”的奋斗热情和干劲,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不辱使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发挥作用,助力完成“十四五”拟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建设文化强国为什么要在“人民至上”上下功夫。
(3)请你为宣传“十四五”规划拟定两条宣传语。
2021-05-15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21年9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发布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30强”逆势而上,犹如高扬风帆的“文化航母”,坚定走在文化建设“第一方队”。下表是部分上榜企业的相关信息。

企业名称上榜理由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抗美援朝、"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题材,推出《跨过鸭绿江》《丝路传奇)《故事里的中国》等优秀电视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获得口碑、收视率双丰收。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开辟互动电视“助农专区”,缓解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困境;面向浙江省中小学生推出“共享课堂”“直播课堂”, 300多万名学生因此获益。集团取得可观的收益。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优秀文化+”为路径,坚持业态创新。升级“文化+科技”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力“文化+假日节庆”,扩大了旅游、民俗艺术、演艺等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链。
博纳影业以建国70年为契机,运用高新技术制作发行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智取威虎山》等多部贴近史实和生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影片,斩获票房近500亿元。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角度,总结“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评定标准。
(2)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够助力“30强”的发展。
2022-01-15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通过改革在浙江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要性。

材料二   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浙江努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一是守好红色根脉,深入挖掘浙江红色资源。二是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三是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四是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大力弘扬新时代浙江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浙江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系列举措对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2021-09-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