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以“中部地区崛起”为主题的座谈会。站在新的起点上,中部地区怎样有力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中部“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部地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中部地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中部地区要围绕制度性开放、扩大经贸人文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拓宽开放通道等方面,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中部地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这一片被寄予厚望的热土,将以今年这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以“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250字左右。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S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路径图”(下图)如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S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成都市经济保持了恢复向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都正扛起担当,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出成都新步伐。

◎农业有“纵深”,现代农业持续提升

2023年,成都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2%,高标准打造了天府农博园、成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工业有“力量”,建圈强链成势见效

成都市新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281个、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332个,制造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一号工程”。

◎外贸有“劲头”,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7489.8亿元、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越铁路、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加速构建,推动成都加快成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协作有“合力”,双城经济稳步上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两地优势互补,实现差异化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联度持续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新步伐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024-03-15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一中学、通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居民收支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指标绝对量(元)同比增长(%)
(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6.3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394285.2
农村居民157057.6
按收入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167476.8
经营净收入46436.7
财产净收入25543.7
转移净收入54545.8
(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309.2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243158.6
农村居民129989.3
按消费类别分:
食品烟酒57946.7
衣着10556.5
居住45146.4
教育文化娱乐20841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概括材料和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对促进我国居民收支合理化提出有效建议。
2024-01-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干兴滇开新局。

经过新时代十年奋力赶超,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从第24位提升到第18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资源丰富是云南建设产业强省的坚实支撑。发挥气候立体、产品多元优势,云南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云花、云茶、云果等产品更好走向世界。发挥清洁能源优势,云南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和新能源电池基地。

来自云南省乡村振兴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147元,同比增长15.9%。截至今年10月7日,全省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5.75万户91.86万人,稳定消除风险16.82万户63.59万人,风险消除率69.2%,其余均已落实帮扶措施。

边境口岸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云南制定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口岸建设,完善口岸配套设施,提升查验保障能力,整体通关效率保持全国领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探讨云南省是如何做到“实干兴滇开新局”的。
2024-01-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国经济航船定将行稳致远。我们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还将创造新的更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正在持续提升。今年以来,从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到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再到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国产大飞机C919单笔最大订单落地,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的生动写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随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持续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111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昆明成功上榜,成为云南唯一入选的城市。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如下成绩:

截至今年8月,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引入数字经济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约223.38亿元,累计入驻企业859家。截至去年底,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2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48%,处于云南省领先水平;

京东“亚洲一号”昆明空港物流园(一期)项目、中通快递西南(昆明)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等物流新基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实现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智能产品云南造;

在智能终端制造领域形成了昆明闻泰、昆明物理研究所等一批极具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完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与根域名镜像服务器的建设,使昆明成为全国第四个建成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国际通信局的城市;

呈贡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机器人、软件开发等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以昆明为主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光电子和稀贵金属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聚集区基本形成,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数据应用、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数字经济对推动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3-12-3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长期以来,在制造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使得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举步维艰。

◇产业结构单一,存在产能过剩。以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技术老化,核心技术缺失,生产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及研发投入不足;

◇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问题严重;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期规划,内部导向不完善,加速了创新型专业人才外流。

……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资料卡1

“传统生产力”:是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扩张来推动的经济增长。

资料卡2

“新质生产力”: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突破瓶颈全面振兴。

2023-12-22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高中2023_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评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圆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区是本省现代工业的摇篮,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区内大型工业企业陆续退城进园,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该区以打造区域主导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老工业区向都市新城蝶变:引进培育数字经济重点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22家;打造千亿元建筑科技产业园,布局创意设计、施工监理、法律咨询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围绕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医美产业,丰富上下游产业,持续做强大健康产业链;投资60亿元用于老工业住宅区改造、路网、航空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老工业住宅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科学谋划老厂房使用,留住航空工业历史文化记忆,引入文化创意、军民融合、工业设计等新业态,废弃多年的老厂区涅槃重生,成为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该区实现老工业区向都市新城蝶变的成功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