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设立劳动必修课程,并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表明,加强劳动教育旨在(       
①促使学生具备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②发挥文化的能动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③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④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育人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治国理政最好的营养剂。注重学习党史,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2021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阅读活动、“童心向党”班会活动、“寻访红色足迹”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开学第一课”等。《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加快部署,加紧推进,迅速掀起活动热潮。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小学开展上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
(2)请就校园更好地营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氛围撰写两条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
2021-08-06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3 . 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身负镣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1921年7月,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他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930年,邓恩铭在狱中写下遗作《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每每读到这首诗,就能够深刻地感悟到(     
①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信念激励人
②革命者都具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追求
③坚定的信仰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中华民族具有深沉伟大的团结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烈士家书既是革命烈士留给亲人的精神慰藉,也是我们党百年非凡历程中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在与父母书中这样表达初心——“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革命烈士陈觉就义前在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教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抗日烈士赵一曼舍子从容赴国难,留下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谆谆救诲;江竹筠在渣滓洞殷切希望孩子“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志愿军战士李征明为胞妹画出“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的大义大爱;18岁的陈祥榕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践行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这些革命烈士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血脉基因,既是抵万金的“家书”,又是重如山的“教科书”。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就要以这些家书为镜,观照自身的不足,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当代青年要重读红色家书,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1)革命烈士的家书内容不同、特点各异,但诠释了共同的精神境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重读红色家书对当代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
3)若你所在学校拟开展“重读红色家书”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2021-06-0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新城一中2021届高三增分训练文综政治试题
5 .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道德
②发挥文化的决定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④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青年们用行动诠释了(     
①价值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理想信念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2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从1956年到1959年,四年中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广大师生员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在四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认真开展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弘扬“西迁精神”,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8 .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各行各业奋斗者、追梦人应该更好地培育爱国情怀、释放爱国能量。这要求新时代的青年人(       
①要弘扬主旋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②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为实现目标努力命斗
③练就过硬的爱国本领,增强时代责任担当能力
④把爱国主义贯彻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于2019年5月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在思想政治上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文化角度来看,我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由是(       
A.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理想信念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
C.理想信念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理想信念是文化的核心,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大意义
2020-11-06更新 | 43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举国战“疫”之时,被视为最具个性的“90后”在国家需要他们时,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因为,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90后”在此次抗“疫”中所展现的担当对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