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材料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享单车开启城市运营,短短几个月已成为城市街头一号。就在共享单车给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尴尬:私加车锁让别人没法用、被骗子乱贴二维码、部分车辆遭恶意损坏……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用车行为时有发生,既影响了他人的利益,也给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抹了黑。“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照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应有之义。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整治不文明行为需要政府部门主导,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文明人。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根除不文明行为。

材料二 “家”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键点,是一座桥。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训、家风传承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美德,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例如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他的成才与家教密切相关。其父陈敬元,一生不肯入仕。他弥留之际留给儿子的家训是:居家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和平以待人、为官务守廉正、凡事当留余地、恤贫苦乡亲、敬老兼爱幼、富不淫贫不盗。之后的100多年,他的儿子、孙子和重孙,都遵循此家教,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结合材料一,谈谈应怎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传承优良家风在新时代的文化意义。
3 .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果这时阳光不够、雨露不足,很容易“发育不良”。对青少年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需要
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作用,帮助青少年自觉抵御错误思想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领青少年的发展
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发展,抵制通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 . 开学第一天,浙师大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600余名师生用这方式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学期。这一快闪活动旨在(     )
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提高文化素养
②培养深厚家国情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激发师生爱国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2018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开展“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结合他们在改革开放中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的亲身经历,讲述改革开放故事,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组织“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意在(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发挥改革先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增强时代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由人民网、央视网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展示了2017年以来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等方面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列对该活动影响传导顺序判断合理的是
①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②增强人们的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
③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④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
A.①→④→③B.①→④→②C.④→①→②D.③→①→④
7 . 濉溪县利用好人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示濉溪各行各业各类道德模范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好人的感人事迹。这一做法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度理论创新
②增强了人民群众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18年4月27日,十三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雄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
①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
②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
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06-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可见,思政课应
①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②积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通过强化灌输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
④把培养道德素质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赣州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4-26更新 | 7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阿荣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