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个响亮的名字,勾勒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唤起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张伯礼,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定宇,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陈薇,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为了隆重表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国家对杰出贡献者授予国家最高荣誉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达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终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为了隆重表彰在这一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宪法、国家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最高荣誉,有利于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和民族记忆;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授予抗疫英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2021-07-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人民网梳理了抗战时期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带大家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重温中华儿女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英勇壮举和历史经验。人民网此举的目的在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②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④不断丰富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美援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改变中国命运、改变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2020年12月上映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一经播出便占据各大媒体收视率头榜,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与过去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通过追求特效和夸张史实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不同,《跨过鸭绿江》在具体的战斗场面拍摄上非常克制,更多体现了站在死亡面前的普通战士在个人和集体、在生命和信仰中的无畏选择。剧作第一次以电视剧的视角向观众们科普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价值和具体的作战内容,为观众们讲述了这场战争为何要打,为何能胜的问题,在科普抗美援朝的历史的同时传递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观。《跨过鸭绿江》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战胜帝国主义强敌的民族精神,在歌颂“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激发观众对党和国家的敬意,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


结合材料并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跨过鸭绿江》剧组用精品致敬英雄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
2021-03-20更新 | 42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4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这告诉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民族精神
③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社会风尚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思想文化的活跃繁荣,又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奋发向上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04-15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①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③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
④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髓。新时代要实现“法安天下”,必须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群众性的普法宣传设施设备、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规范等构成的,能够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利于法律实施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工作。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决策,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不同特色的途径。有的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家国相通的大局观、礼法结合的秩序观、情理法融合的正义观,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有的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法治广场、宪法大道、组织青少年参观法庭旁听案件审理等,推动宪法至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一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地的探索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各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是怎样做的。
(3)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髓。请为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限制在20个字以内)
2018-06-2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该案判决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该案对青少年的启示是
①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②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要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事实和规避自己的责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8-05-28更新 | 499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