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时间

会议

相关内容

意义

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对这条道路“充满信心”。

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文件最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初步表述。

2007年10月

党的十七大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完成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初步表达。

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最早表述。

2016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第一次把“四个自信”并列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思想提出来。

2021年11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

坚定历史自信的提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于其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奠定深厚的实践底蕴,提供接续奋斗的历史启迪。

材料二   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摘自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深化对“自信”的认识的。
(2)根据材料二,同学甲运用逻辑知识推论出:中国没有出现灾难性后果,所以中国没有全盘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析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3)班级召开“学党史、强自信、跟党走”主题班会,请列举两条发言要点,每条不超过30字。
2022-07-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凝练与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守与继承,更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青少年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再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正是这些精神文化撑起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通过劳动磨练意志,培养劳动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于劳动、自立更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青少年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 .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文物、倾听历史回响。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看到了《血战湘江》的油画、《可爱的中国》的手稿等文物时说:“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1936年11月6日,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1981年,记者报道此事寻找女红军未找到。后来,邓颖超托人给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条新被子。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3月30日,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同学在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后,以“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题,撰写一篇短评。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2021-05-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年前,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明星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等娱乐行业乱象不断触碰人们公平正义的敏感神经。2018年10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某明星“阴阳合同”涉税问题的调查结果,查出其个人及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所需补缴的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加在一起,超过8亿。公平正义是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明星是具有很强示范效应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粉丝和普通观众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年轻粉丝的价值观念。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公众人物应该意识到,粉丝、观众的喜爱和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责任越大,越是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传播积极的正能量。这是公众人物的必修课,也是公共空间最基本的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影视娱乐圈的行业乱象。
2019-03-2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其中指出,围绕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少数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的重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民营企业发展健康生态的重要一环。市场不是万能的,政策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企业发展和实现自身利益,民营企业想方设法同政府搞好关系。有的官员受到“官本位”和“钱本位”思想的影响,权力寻租大行其道,与民营企业家勾肩搭背,破坏市场秩序。

习近平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政府官员来说,“亲”就是坦荡真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依法行使职权,不以权谋私。对民营企业家来说,“亲”就是讲真话,说实情;“清”就是遵纪守法、光明正大搞经营。要以“亲”为血液,以“清”为风骨,让政商关系纯洁起来,让从政和经商的环境更加健康更加清朗。


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让从政和经商的环境更加健康更加清朗。
10 .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被虐。虐车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给“共享单车”加把私人锁的,有把“共享单车”扔进河里江里的,还有扎胎放气的。不一而足,看了令人心寒,也令人反思。如果“共享单车”屡屡被“虐”,其运营维持不下去的话,你我就都难以再享受到这种服务。这中间,也要引导公众克服传导“虐”车“负能量”的心态。从报道中看到,有的“虐”车者,感觉别人也在“虐”车,当下没有受到惩罚,就效仿别人,加入“虐”车行列等等。这些“虐”车“负能量”的传导,都是不应该的。人的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就是用来辨别是非的,思考对错的、美丑的,不能说别人做的不对、不好,我们也不加辨别、不加思考地去效仿。
综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