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1 . 我国从秦朝到清朝,普遍存在“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皇帝作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居于顶端,皇帝以下有大、中、小地主,处于最底层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这说明(     
①封建国家是地主和农民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地主阶级以“君权神授说”钳制农民的思想
④地主阶级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对农民进行压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模块时,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愈发剧烈。
B.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牌",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
C.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但没有任何土地。
D.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023-01-19更新 | 196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一政治寒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1):第01讲 第一、二课
3 . 古有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对于诗句中描述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现象(       
①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②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反映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成为基本矛盾
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这反映出封建社会(     
A.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B.劳动人民苦难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C.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D.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开始出现
5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描述安史之乱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象。从生产关系角度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B.封建社会的分配制度
C.铁制生产工具的推广
D.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6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下列对材料中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封建社会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
②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农民受苦的根源
④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的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明朝时期,民间流传一首歌谣,歌词为:“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下列对这首歌谣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封建社会剥削关系的真实写照
②反映了地方官田赋税过重农民难以承受的现实处境
③表明封建社会地主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封建地主和农民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下列选项排列顺序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是(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③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④国家的产生
⑤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④②⑤③①B.④②⑤①③C.②④⑤①③D.②④⑤③①
9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朝诗人李绅的诗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任意转让、出租、买卖农民
B.农民毫无人身自由,普遍生产积极性不高
C.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受地主阶级奴役
D.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地主所有和支配
2023-01-05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原始社会,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③在封建社会,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④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