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唐朝李绅有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反映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A.封建的伦理思想B.封建的等级制度
C.封建的神权思想D.封建土地所有制
2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诗人李绅有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根据诗的内容,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诗中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社会?
(2)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怎么样的?这个社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3 . 某一社会形态下,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广泛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从这一生产力发展表现可推知,该社会形态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②被统治阶级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12-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朝诗人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这一诗词,千古传诵。这首诗词反映出封建社会(       
①君主专制、等级森严,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
②鼓吹“君权神授”,钳制了劳动人民的思想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农民依附地主,屈从地主阶级的奴役与剥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说明(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抗租抗税是农民反抗阶级压迫的主要手段
B.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冲击了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C.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生产关系
D.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最终会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21-2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以下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主阶级占有全部的土地B.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C.地主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D.农民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8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9更新 | 685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虎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私田增多,使得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被封建制取代。材料表明(     
①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
②封建制的产生是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③奴隶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④生产工具的更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东汉史学家荀悦在《汉纪·武帝纪四》里记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南宋教育家陆九渊在《与赵宰书》里痛斥:“比者数吏魁田连阡陌,楼观岧嶤。”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封建官僚占地和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本对立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始终阻碍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土地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