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相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产生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即便如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下列属于这一进步表现的是(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在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模块时,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愈发剧烈。
B.希腊保存的“债务石牌",印证了奴隶被奴隶主压榨剥削的残酷事实。
C.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但没有任何土地。
D.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023-01-19更新 | 196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历史上相关社会形态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下列生产关系的描述中,最贴切的是(     
①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隶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④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唐宋时期有很多“悯农诗”,这些诗歌描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分贫困的现象,如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不同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都需要用来缴纳地租
③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并屈从地主的奴役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下列选项排列顺序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是(     
①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③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④国家的产生
⑤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④②⑤③①B.④②⑤①③C.②④⑤①③D.②④⑤③①
6 . 唐朝李绅有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反映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A.封建的伦理思想B.封建的等级制度
C.封建的神权思想D.封建土地所有制
7 . 人类社会历经数千年发展,跨越了从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多重政治制度。其中,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A.统治阶级的统治模式不同B.剥削与被剥削的形式不同
C.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D.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8 .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下列符合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的是(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以征收苛捐杂税为主要方式剥削和压迫农民
②农民虽然依附于地主,但能够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反抗斗争时有发生
④铁制农具广泛使用,耕种技术有了显著进步,人类至此迈入文明时代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以物证史能更好地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精粹,了解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下列文物可以展示封建社会文明发展状态的是(     
①东汉铜奔马
②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
③北京“山顶洞人”化石
④故宫博物院郎窑红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17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文)

10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句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状况,其根源在于(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思想的控制
D.农民依附于地主毫无人身自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