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2-06-22更新 | 1480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政治高考真题
2 . 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以国外探险家和中国嘉宾实地探险求生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感知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的奋斗历程,重现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开创了国内此类纪录片先河,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这部纪录片(     
①能够促使各国观众接受红色精神的思想指引
②传递的是全人类所共同推崇的优秀精神品质
③是探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有益尝试
④承载、表达和展现着中国古代丰富的精神文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1更新 | 2434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孔乙已的长衫"源自鲁迅同名小说里的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士绅阶层的常服,久而久之,便被当作读书人的标志性符号。在这篇小说里,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却未能如愿考取功名,潦倒以终。因是穷书生,他无钱坐在酒馆里喝酒,站着喝酒而着长衫,只为凸显自己的读书人身份。这是孔乙己最后的坚守、清高与尊严。2023年,某社交平台上“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的话题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甲说:“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网友乙说:“我不介意脱去长衫去打螺丝,我介意的是那身长衫是父母打了一辈子螺丝给我穿上的。”


(1)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网友们的观点。
(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别指出网友甲和网友乙的判断类型,并说明该判断的真假情况。

【坚定历史自信】

河北是革命文物大省,涵盖以李大钊故居为代表的“五四”运动时期,以晋察冀、晋冀鲁豫相关旧址为代表的抗日战争时期,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代表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革命文物。近年来,河北各地各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夯实基础,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服务大局,强化革命文物保护与合理适度利用,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落实。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定历史自信做有担当的追梦人”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2023-05-28更新 | 89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重点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4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     
①用革命文化淬炼改革创新、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②用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激发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责任
③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28更新 | 138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的《复兴文库》出版发行。该文库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

编目

选编文献内容

第一编

(1840—1921年)

集中选编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编

(1921—1949年)

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层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

第三编

(1949—1978年)

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第四编

(1978—2012年)

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

(2012年以来)

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文献。

(1)结合材料,说明《复兴文库》的编纂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
(2)运用文化相关知识,结合《复兴文库》的出版,谈谈对“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的理解。
2023-04-05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戏剧《辅德里》在上海展演。该剧聚焦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从“建党”到“党建”的历史进程,以党章的诞生和守护为脉络,呈现百年前革命者的情感、牺牲和信念。

其90后年轻主创团队从历史创作富矿中汲取真实故事,延续戏剧作品对剧本创作、作曲创作的高制作标准,并在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舞台呈现形式,增加戏剧巡游、浸入式表演和戏剧装置等活动形式。剧组17天不间断在城市巡演,吸引许多居民参与戏剧打卡游戏。戏剧主办方还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利用年轻人喜好的短视频分享平台,结合线下游戏打卡的方式,使观众游遍全城、记录全城,让戏剧与人、戏剧与城市融合互动。该戏剧在趣味互动中传播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1)有人认为,有了高制作标准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某班开展“加强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请你拟定一个研学活动方案(含活动方案和活动意义),字数在150字左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连绵成宝贵的历史遗产、精神财富。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歪曲历史、丑化英烈的杂音时有出现,或任意虚构,或蓄意解构,或肆意重构……种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进一步凸显了加强正确历史观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的理由。

材料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1年6月,一座庄重大气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首都北京正式开馆。展厅内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把历史一幕幕拉开。

在展厅留言册上,参观者写下自己的心声。“不忘初心跟党走”“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亿万人民,齐首奋进”……一段段留言道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决心。



(2)一座红色展馆,一段浓缩历史,一份力量凝聚。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我们从文物展品中应汲取的红色力量。
2022-05-16更新 | 39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肥城市2022届高考适应性训练政治试题(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团结奋斗精神。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启迪中国人民精诚团结、不懈奋斗,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这种远大志向和抱负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形成了党的团结奋斗优良传统,同时结合新形势不断开创出团结奋斗的新局面。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号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传承和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
10 . 学习百年党史   坚定理想信念

材料一   《觉醒年代》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优秀电视剧,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历史厚度与艺术高度的优秀电视剧。

整部剧尊重历史,人物塑造细致、饱满,情节描述真实、生动,为我们呈现了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致力于为“跪着的”中国人开启民智的先贤们为探索救国大业寻求真理的革命故事,艺术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与当下的连接。时代的境况可能不同,但信仰的确立从来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百年前的革命先辈们执着寻找信仰的过程,于今天的我们、今天的青年仍有启示价值。电视剧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年轻一代,让理想之光成为照亮青年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1)有人认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觉醒年代》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优秀教科书。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2)请结合材料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