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两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高扬精神之旗,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指出这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④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序指出,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纂《复兴文库》意义重大,因为它(     )
《复兴文库》的主要内容: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
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
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
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
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①是重要文献一一能够再现历史,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②是历史足迹一一能够承前启后,激励来者不忘初心
③是思想成果一一能够增强自信,把握时代发展大势
④是文化脉络一一能够以文化人,展现中华优越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15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了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他们来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经历,了解革命旧址的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延安革命旧址的保护(     
①是基于革命旧址是承载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
②说明革命文化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因为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④有利于发挥延安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07更新 | 7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7 .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2022年8月,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意在(     
①弘扬革命文化,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②用好红色资源,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③融通不同资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2年1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强系统保护,不断夯实革命文物工作基础,健全革命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定期排查,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上述做法是基于这些革命文物(     
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和文化成就
②承载着党和人民奋勇斗争的光荣历史,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
③对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④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文化自信的源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03更新 | 2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深读这本“教科书”有利于(     
①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睹物思英烈,英魂永不朽,每一件遗物,都有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透过无声的遗物,读到的是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     
①旨在形成中国价值,契合国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
②可以从中汲取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③充分发挥烈士遗物的红色教育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④是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30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