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后,新质生产力再次引起热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

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那些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更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全国资源,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先后在盾构机整机、关键零部件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几十个科研项目的支持,中国铁建重工牵头,把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联合起来,持续进行技术攻关,我国首套盾构机用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这成为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注:举国体制是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原有举国体制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到今天,新型举国体制有了新的核心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材料三: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材料四:2024年3月12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卢锡超在答记者问中说: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新型举国体制的联系。
(3)高三的王同学在学习《逻辑与思维》后认为,“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要善于联想就能成为未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4)结合材料四,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辽宁文旅消费市场繁荣”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字。)
2024-05-17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

下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契合之处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

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

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

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小康”概念充分体现对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科学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立已达人、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浸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世界大同的博大胸怀。

如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鲜明论断;“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明确要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执着追求……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现代气息和鲜活力量,让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撰写发言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是一家饮料企业,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温暖如初,守正创新。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始终强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承袭自古以来的“家文化”,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产品种类上,娃哈哈将大健康产品做到了全龄覆盖,从青少年的钙维生素D咀嚼片,再到适合中老年人群的鱼油等200多个品种。在产品销售上,娃哈哈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创新“联销体”营销网络系统,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体,可在短短一周内将公司新品铺向全国数百万个零售终端。在产品设计包装上,娃哈哈将传统的龙井茶叶形象与现代包装相结合,还在瓶盖上加入了二维码等科技元素,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产业报国,泽被社会。《人民日报》评价宗庆后是“人民的企业家”,新华社称宗庆后是“唯实者”。截至2023年12月,娃哈哈的累计公益捐款已经超过7亿元,并设立“娃哈哈·春风助学”专项资金,帮助近3万名困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娃哈哈集团位列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227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娃哈哈品牌成功的秘诀。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谈谈娃娃哈集团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对创新思维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乡村文创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人们感受乡村魅力提供物质载体。

在山东莱阳姜疃镇的濯村,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员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主题剪纸“顺‘食’而动”,将二十四节气和剪纸这两个非遗项目巧妙融合,让节气文化可以“贴”在家中、贴近人心;河南陈家沟村聚焦太极文化,打造“动静太极文化广场”“明暗水塔茶室”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赋予乡村文创以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乡村文创的成功开发,关键在于和当代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为契机,高校、设计单位和文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走进村镇、脚踩大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点,用当代审美解码非遗深处的文化基因。由此,许多贴近生活、契合当代人需求的文创作品和项目得以落地并收获好评。

纵观各地文创实践,好创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好创意一方面来自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入理解,一方面源于对当代生活场景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增添美丽风景。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好创意是文创项目成功的关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以乡村文创让人们感受乡村魅力。
(3)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以“用文创点亮乡村文化空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春节期间,现实主义喜剧《第二十条》上映,这部“直击社会病点、直抵心灵”的影片从生活中取材并深度挖掘生活内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予以观众价值引导与精神营养。《第二十条》的成功原因在于(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
③融通中外各种文化资源实现创新     
④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0题 文化部分
6 . 2023年某国风动漫电影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等,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
①创新古诗词传播方式,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不同性质的文化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0题 文化部分
7 .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追求
②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作为文化载体的新四军纪念馆所呈现的是革命文化
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0题 文化部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重经济轻文化”的合作模式难以走稳走远,增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了解,才有机会实现人民之间的“心联通”。许多自媒体人,在海外深入民间日常生活,拍下点点滴滴生活实录,通过短视频平台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普通中国人了解、熟悉共建国家的“活教材”。

结合材料,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主题,自选角度,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在150—200之间。
2024-05-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9(2)题 文化部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

教育家精神是优良传统精髓的当代诠释,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提出教育家精神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新征程上,每一位教师都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自己的成就赢得社会尊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为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4-05-10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9(2)题 文化部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乡村文创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人们感受乡村魅力提供物质载体。

在山东莱阳姜疃镇的濯村,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员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主题剪纸“顺‘食’而动”,将二十四节气和剪纸这两个非遗项目巧妙融合,让节气文化可以“贴”在家中、贴近人心;河南陈家沟村聚焦太极文化,打造“动静太极文化广场”“明暗水塔茶室”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赋予乡村文创以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乡村文创的成功开发,关键在于和当代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为契机,高校、设计单位和文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走进村镇、脚踩大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点,用当代审美解码非遗深处的文化基因。由此,许多贴近生活、契合当代人需求的文创作品和项目得以落地并收获好评。

纵观各地文创实践,好创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好创意一方面来自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入理解,一方面源于对当代生活场景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增添美丽风景。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好创意是文创项目成功的关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以乡村文创让人们感受乡村魅力。
(3)请你从“二十四节气”“剪纸”“太极文化”中任选一个,根据所选主题,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写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方案。
要求:自拟标题,阐明推广的目的和形式,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