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身边最忠实的历史诉说者,它们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置身其间,可以跨越时空、勾连古今,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为此,我们要(       
①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赓续中华文化根脉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对老城的改造和开发力度
③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宿,固守老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④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城乡历史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 贵州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同时也是记录苗族历史的重要载体。贵州省大力发展苗绣这一特色产业,把传统和现代、非遗和时尚、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贵州省的做法(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顺应时代
③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④表明了发展要以文化为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黄金二卷三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乡村文创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人们感受乡村魅力提供物质载体。

在山东莱阳姜疃镇的濯村,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员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主题剪纸“顺‘食’而动”,将二十四节气和剪纸这两个非遗项目巧妙融合,让节气文化可以“贴”在家中、贴近人心;河南陈家沟村聚焦太极文化,打造“动静太极文化广场”“明暗水塔茶室”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赋予乡村文创以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乡村文创的成功开发,关键在于和当代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为契机,高校、设计单位和文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走进村镇、脚踩大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点,用当代审美解码非遗深处的文化基因。由此,许多贴近生活、契合当代人需求的文创作品和项目得以落地并收获好评。

纵观各地文创实践,好创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好创意一方面来自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入理解,一方面源于对当代生活场景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增添美丽风景。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好创意是文创项目成功的关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以乡村文创让人们感受乡村魅力。
(3)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以“用文创点亮乡村文化空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4 . 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后劲十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片秉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个人命运以及弱势群体为角色塑造的重点,融入现实感受的表达,较为生动、成功地完成了叙事。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以创新表达方式作为价值追求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以融通各种不同的资源为基点
④坚持以人民的生活为创作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月1日,安顺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广大市民可免费参观。其中,“洞穿千古,神秀黔中”安顺历史文化陈列展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目光。它以安顺历史发展为线索,共分为生命洪荒、远古人类、文明华章、边地华风、大明屯堡、滇黔重镇六个单元,整个发展史由安顺大地上发现的历史文物遗迹为链条,具体展示了历史链条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将一个具有厚重历史、璀璨文化的安顺展现在世人面前。安顺市博物馆吸引市民目光对文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

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④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致力于扩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打造了“视听零距离”公共服务新品牌,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心贴心、零距离。这有利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石榴花开,百籽同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必须始终放在心上的“国之大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挥特色优势,创新形式载体,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社区通过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以“民俗”聚“团结”,一起写对联、包粽子等,在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某展区,采取“虚实融合的沉浸互动+线上虚拟体验”的模式,通过裸眼3D数字信息技术展演56个民族传统乐器同奏一首歌,成为展示各民族灿烂文化的新窗口;某县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绘画、手工、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站在新时代的今天,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儿女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1)新时代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民族工作。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各地是如何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2024-02-27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政治试卷
8 .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映射出基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许多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新的时代条件赋能下更添活力与魅力,基层文化生活调动起乡村文化主体的参与热情,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材料说明发展基层文化需要(     
①坚持科技赋能发展,奏响时代主旋律
②贴近人民生活,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
③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创造活力
④融通各种资源,让乡村生活真实再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9 . 电影《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人物传记题材的文创作品,该影片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作为一位全国皆知的模范人物,她背后的故事一定非常多,真实的力量从不过时,影片将她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展现给亿万观众。由此可见该影片(     
①是凝结着普世价值的精神标识
②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具有教育人民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长津湖》创作团队以弘扬爱国精神为己任,紧紧抓住观众的爱国情结,在表现方式上大胆创新,首次采用了全景式、文献式的“正史化”叙事方式,以气势恢宏的画面艺术再现了长津湖战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我军将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长津湖》的上映引发了人们的观影热潮,票房一路叫好,截止目前已累计打破30多项中国影史纪录。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电影《长津湖》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的有益借鉴。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