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张某入职某科技公司,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其签订一份内容包含“我自愿申请加入公司奋斗者计划,放弃加班费”的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后来,张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该公司认可张某加班事实,但以其自愿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为由拒绝支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合同附件因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而部分无效
②附件内容侵犯了张某休息休假、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张某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加班费用
④张某与公司若不服一审判决均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16岁的小王涉嫌多次盗窃被拘留。开庭审理前,小王提出委托自己的叔叔为自己辩护。材料中小王行使了自己的(     
A.辩护权
B.委托诉讼代理人权利
C.委托辩护人的权利
D.委托法定代理人权利
2024-04-0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2021年11月2日,因违反《产品质量法》,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6296元;没收违法所得1765.2元。若该公司对处罚不服,想通过诉讼解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公司可委托代理人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②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当承担相应证据的举证责任
③若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向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请行政复议
④一审判决生效后,若该公司发现判决有错误,有权申请再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为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由此可见,法律援助制度(       
①日益成为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优选途径
②保护和促进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能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④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024-04-04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师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联合调考政治试题
5 . 某日,丁某在晨练时,被肖某养的拉布拉多犬惊吓跌倒受伤,丁某的腰背部剧烈疼痛,被诊断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右肘部皮肤挫伤。事发后双方就费用问题产生纠纷,丁某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以下法律观点正确的是(       )。
A.丁某应该通过人民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B.丁某因惊吓而受伤,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由肖某承担举证责任
C.丁某若不能证明伤害事实是由宠物狗造成的,则肖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D.肖某因对宠物狗管理不善导致丁某受惊吓而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
6 . 西湖区检察院根据群众举报,调查发现,某网络平台经营发布、销售侮辱、诋毁革命先烈董存瑞、黄继光的贴画,并配有不雅文字。西湖区检察院依法履行诉讼诉前程序,在刊登诉前公告的同时,征求烈士董存瑞近亲属的意见。如果烈士近亲属声明不提起民事诉讼,可以推断出(     
A.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检察院无权提起诉讼请求
B.如果诉讼成立,当事人和网络平台应该负有举证责任
C.该案例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侮辱先烈的贴画
D.对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7 . 2023年10月10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章某等人利用互联网从他人处非法购买同住信息、房产、婚姻状况等公民个人信息,后将获取到的信息以更高价格向他人出售获利。经过庭审,对被告人进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法院对章某等人的审判,体现了诉讼的公权性特点
②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③章某等人如对判决结果不服,有权在15日内提起上诉
④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好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A公司发布一则招聘信息,闫某投递了求职简历。因闫某系X县人,A公司认为其不适合该招聘岗位。闫某认为,A公司存在地域歧视,遂提起诉讼。当地基层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送达了诉讼文书并通知双方开庭审理时间。在开庭审理中,闫某出具了相关证据。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A公司在案涉招聘活动中因X县人这一地域事由对闫某实施了不合理差别对待,损害了闫某的合法权利。判令A公司向闫某支付精神抚慰金9000元,并向闫某口头道歉。A公司不服该判决,委托律师提起上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案中法院判决的依据。
(2)说明本案是如何实现诉讼公平正义的?
9 . 侯甲和宋乙是高中同学,户籍都在X县。1999年,宋乙因工作变动,将户籍转至Y县。2021年,宋乙向侯甲借款10万元用于买房,借条写明一年后连本带息一次还清。然而宋乙失信了。2023年,多次催促宋乙还款未果的侯甲决定提起诉讼。对此,侯甲(     )
①应到X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应在Y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可以主张宋乙支付逾期利息
④应在提起诉讼的同时,提出仲裁申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09年5月2日,甲地的杨某因资金周转向乙地的胡女士借款1.5万元,约定同年6月2日还清,且当时借钱时写了借条,可杨某并未按约定履行。胡女士多次催讨,杨某却以各种理由拒不还钱。2012年后,胡女士碍于朋友关系没有催讨,直到2023年的4月份才将杨某诉至法院。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案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②胡女士应在乙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③该案件已超过诉讼时效,胡女士无法胜诉             
④借条是重要的证据,法院应判决胡某还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