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响应号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踔厉奋斗中创造了非凡业绩。从“神舟”到“天宫”,一次次刷新的中国速度、创造的中国奇迹在浩瀚太空打上了令国人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标识、铸就了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使我国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奋进步伐更加坚定且自信。

事业孕育精神,精神推动事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由此诞生。事业在发展,精神在传承。载人航天是“千人一杆枪、万人一条船”的事业,航天人在这一精神感召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让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彩篇章,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4-01-2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 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

从小,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崇拜不已,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200310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句县城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年时间,他一路攻读完博士,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近20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31岁那年,毅然回国的桂海潮不改初心,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2018年,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航天员训练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但凡一项不通过考核,都将被刷下来,错失“上天”圆梦的良机。而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桂海潮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在离心机8G过载第一次训练时,桂海潮就感受到胸腹部被极度压迫,胸部像被用力撕扯,呼吸困难,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流。即便这样,他始终没有按下手边要求暂停的红色按钮。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从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到GNC手动运动控制练习,再到野外生存训练……在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实现从“追梦人”到“圆梦人”的跨越。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桂海潮能够实现从“追梦人”到“圆梦人”跨越的原因。

[探索宇宙,航天强国]

200310月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以来,中国已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之一。从神舟一号到十七号,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坚定而有力。航天英雄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划下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轨迹。202310月,神舟十七号的发射,将是中国航天梦想的新里程碑。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执着和坚韧,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得以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源泉。

(2)结合材料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融合中华节气、经典诗文和冰雪运动精神,惊艳全世界;“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天和”遨游苍穹,重大科技成果烙印传统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美好夙愿正变为现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新发展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智慧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不断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的价值。

4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基础弱,但中国航天人心怀伟大梦想,反复试验,探索出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中国特色的总体技术方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一系列新成果,无一不是中国航天人集体创新、奋力攻关的智慧结晶。

(1)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哲学道理的?
(2)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具有哪些伟大精神?
2023-12-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3年天津市河北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是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周年。探月工程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系统工程,工程全线勇下先手棋、敢做“第一人”,奋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高峰。探月精神是我们的又一笔宝费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探月精神,因为它(     
①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的同步发展
③凝结着我国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④为推动科技进步、飞天逐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强国课堂》第二季“太空请回答”聚集20位两院院士、航天工程总师等超强嘉宾阵容,为青少年开讲。课程内容涵盖中国航天史、太空科普、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聚焦中国航天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成就。“太空请回答”课堂开讲的意义是(     
①引导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②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③发挥教育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三)筑梦苍穹航天强国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成功与之前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随后,梦天实验舱完成水平转位,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三舱“T”字构型。11月30日清晨,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好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共6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完成了中国航天历史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1.不同时期的神舟飞船的水平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空探索工程越来越复杂,水平越来越高。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2.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年来,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到民法典,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我国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表明(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天问”、“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北斗”,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赋予了航天工程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空间技术日益走向成熟。简要回答: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①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_;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__;④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
2023-02-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宫课堂”通过实时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天宫课堂”的文化意义是(     
①浸润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牢记使命担当
②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点燃其科学梦想
③见证中国航天成就,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④增强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9 . 材料分析题

2022年11月22日到24日,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在我国海口市召开,我国深空探测的未来规划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在未来10至15年,我国准备在月球上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规划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以及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如果成功了,会是人类的一次壮举。第二件事,是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集数据中继、导航、遥感于一体的月球互联网,以对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和探测器实行有效管理。第三件事,是对外阐述我们的科学发现,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共同打造地月空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探月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都离不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支撑。以探月精神逐梦星空,以奋斗姿态破浪前行,中国人的足迹必将抵达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发展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2)某班级举行“献身探月事业,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22-12-1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10 . 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并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天宫课堂”活动旨在(     
①提升科普教育效果,创新空间科学知识
②弘扬中华文化优势,展示中华文明风采
③发挥航天精神的引领作用,提升人们追求真理的勇气
④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中国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
②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12-1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A佳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