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中国航天人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高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国家繁荣振兴的物质保障
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③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
④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3年4月24日,我国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造福人类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载人首飞、空间出舱,交会对接、太空授课、中长期驻留等重大突破,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中国航天梦放飞星辰大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国空间站是全人类的“太空之家”。这表明中国航天梦(     
①是奉献世界的梦,造福人类的梦
②本质是民族解放,人民富裕
③是保障中华民族持续进步的力量之源
④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神舟十五出征,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人数最多的奇迹。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一次次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鼓舞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新征程。这表明航天精神(       
①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指引
②是激励人民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生动诠释中国精神
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激发了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2年3月23目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此次天地对话的过程中,数据传输主要依靠中继卫星系统。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天宫课堂”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实验演练、课程设计、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也进行了教学培训。太空授课(     
①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展开的科学实验活动
②消除了客观条件限制,在太空和地面建立人为事物联系
③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真理只能在太空环境中适用
④需要合理统筹,用综合思维方式来安排授课前准备工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4个分课堂的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从文化角度看,太空授课(     
①发现科学发展突破点,掌握全部未知科学研究
②有利于普及太空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文化修养
③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体现太空技术的进步,决定着太空教育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天问”、“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北斗”,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
④实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基因与当代社会的融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统一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必修)
6 . 在我国载人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丰碑。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推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载人航天精神(     
①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
②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强大感召力
④奏响了主旋律,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6更新 | 77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7 .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如图)。材料表明,“天宫课堂”(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1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2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3

太空转身

4

浮力消失实验

5

水膜张力实验

6

水球光学实验

7

泡腾片实验

8

天地互动交流


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
④是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不同国家文化交融的有效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3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8 . 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而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航天器命名的“中式浪漫”彰显出(     

①文化是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因势而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7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 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政治试题
9 .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天地互动”回答网友提问,让广大青少年和网友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天宫课堂”(     
①能够超越时空局限,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②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科学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④展现了文化自信,拓展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5-10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第二辑(江苏卷)卷2
10 .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通过天地互动方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面对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意在(     
①启迪科学智慧,弘扬科学精神
②引领文明风尚,塑造健全人格
③发挥科技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④彰显航天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