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空间站,三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航天在时光长河中不断以崭新成果突破人们的想象、创造新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封锁,党中央毅然作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战略决策。1960年,党中央动员1400余家单位,成功仿制并发射了我国首枚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东风一号”。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作出跟踪发展世界战略性高技术的部署,并且为航天深度军民融合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2)运用民族精神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弘扬航天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024-01-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2 .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湖3名航天员于2023年5月30日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豪气】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长期驻留。从单船飞行到三舱三船的组合体稳定运行……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稳、更远,中国航天人携着梦想再出发,必将在飞天路上书写新的荣光。

(1)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航天的探索历程。

【志气】

新时代新征程,从“神舟”到“天和”,从“嫦娥”到“天问”,从地月系到行星际,中国航天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逐梦太空的征途,推动中国航天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2)运用文化相关知识,分析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为什么能推动中国航天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2023-12-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点火发射升空,搭载3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飞往太空中国空间站,发射圆满成功。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一代代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征途上的“拦路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技术难关,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也对人类的航天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天宫”已成为中国在太空领域雄心与实力的象征。多年来,中国作为全球航天大国,用自身不断崛起的力量为其他国家提供伙伴关系和发展机会。某校团委准备开展弘扬航天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请就活动开展形式提两条建议。(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请写出三条以上建议)
2023-11-1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必修)

4 .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材料一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肾“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太空授课。在天地互动中,3名航天员当起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导游”,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以及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太空授课让广大青少年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太空授课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材料二   中国在2018年首次在航天火箭发射数量上超越美国,在这一指标上跃居世界第一,但要看到,就其质量而言我国航空航天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统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源始创新和趁虚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太空的需求,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有关知识,阐释我国实施航天强国战略的合理性。
2023-10-11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区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某校航天科技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资料:




10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发射。2011年11月1日,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在轨完成对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取得圆满成功。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交会对接到空间站建造,……中国航天的高度不断刷新,在这条奋斗路上,我国航天工作者突破和掌握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不断贡献着中国力量。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贡献。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依然艰巨,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挑战不小。

结合材料,请以“逐梦星辰大海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综合运用《文化生活》和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
②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9日,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这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授课设计团队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选择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地差异带来的变和不变,设计团队在地面课堂专门设计了地面对照实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天地互动的实验,除了地面的一个主课堂和四个分课堂外,设计团队通过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给全国150多个学校送去了实验器材。学生的上课地点虽然各不相同,但体会到了同样的参与感。团队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教师的精彩演绎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太空科普课。


(1)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设计团队是如何让学生“沉浸”于“天宫课堂”的。

材料二   太空授课的圆满成功,彰显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无数人努力付出、不断探索的结果。8年前,听过王亚平老师天宫授课的学生,许多被吸引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有些学生甚至直接从事了航天科技的相关研究工作。这一次授课再次照亮青少年心中探索未知、崇拜知识的科学梦想。此次天宫授课是我国空间站阶段太空系列课堂的第一课,未来,航天员们将陆续在空间站开讲,带领青年学生领略奇妙太空,分享宇宙知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太空系列课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意义。
2022-05-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第三辑(江苏卷)卷1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取得成功,我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数据,到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中国航天再一次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驻足纪录。

近年来,中国航天成绩斐然,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数据和宝贵的经验,不断提升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刻骨铭心的征程异常艰难。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材料二   2021年12月9日,一场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再次让人们感叹科幻照进现实。

“天宫课堂”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当我们听到来自中国空间站的授课,心中涌起的必定是无上的荣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庄严地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来自太空的一堂奇妙生动的“天宫课堂”,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它开启了他们的飞天梦与科学梦,帮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科技因创新而延续。本次“天宫课堂”是对8年前“太空第一课”的继承和发展。在一次次传承中,“课堂”升级了,“课表”也升级了,新的风貌下人类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2)依据材料,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3)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天宫课堂”的观后感,你会选取什么样的标题?请设计两例。

8 . 于最高处授课,于最深处“播种”,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的“天宫课堂”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天地互动,地面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伴随本次太空授课成功开讲,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这标志着我国太空授课即将常态化。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项目
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3.太空转身
4.浮力消失实验
5.水膜张力实验
6.……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设立“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说青少年在“天宫课堂”中可以获得的启发。
2022-03-1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政治试题(3月)
9 . 探索浩瀚的宇宙,上九天揽月,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某校高二(2)班同学以“浩瀚宇宙,九天逐梦”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光辉历程 彪炳史册】

我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一次次的修正、复核、改进,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神七”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实现有人对接……

2021年6月17号,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汇对接,中国的三名宇航员驻守在空间站进行技术验证和科研实验,成功实现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遨游宇宙的飞天梦,美俄数十年对中国的封锁也宣告失败!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程。

【栉风沐雨 伟大复兴】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他们用意志和智慧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协同攻坚、勇于攀登”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在新时代,这一精神仍会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追求梦想 自我超越】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


(3)弘扬航天精神,做时代新人,某校高二(2)班准备召开“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的主题班会。你作为青年学生,就如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10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入轨对接中国空间站。按任务实施计划,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名航天员预计将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工作6个月。他们将创造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从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广大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他们勇于登攀、敢于超越,攻克了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创造了对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宝贵经验。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传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
2021-12-13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