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④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习近平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是民事权利保护的时代宣言书,权利的范围就是权力的边界,维护民法典权威要求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民法典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如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应抓紧清理、适时修改,以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民法典的实施,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


结合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通过,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实现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3-06-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为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制定和修改国家重要法律时,法律草案初审稿以及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发表看法。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等10多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近10万公众提出20多万条意见,对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阐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原因。
5 . 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为惩治“老赖”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那么,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①人大领导司法机关,推进严格执法
②行政机关依法执政,监督法律实施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大打击力度
④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高三·山东·专题练习
6 . 当群主会犯罪,用自家人的医保卡买药报销被判刑,欠钱不还会获刑,替考被判刑,微信传谣是犯罪等等,普通人因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实在太多。推进全民守法,必须(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保障公民立法权,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带动社会尊法守法
④公民自觉参与法治实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
7 . 2020年2月14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上述材料表明(       
①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③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立法机关
④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的执行机关在其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一)
8 . 观察漫画,下列不支持漫画表达的观点的是(     )

①宪法至上,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保障的
②法大于权,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③权大于法,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
④权力至上,宪法是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民法通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制定的民法典涉及很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因而其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必要性。
(2)请为我国民法典的宣传工作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10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从此“遛狗拴绳”从道德层面上升为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这(     
①有助于提升养犬者的法治意识,促进守法养犬
②体现了完善立法,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③表明公民必须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
④说明保护他人利益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