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司法部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国务院组织法前期修改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作了调适性修改,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2023年10月和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4年2月19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与优势。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6-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桂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漓江生态保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

桂林市注重立法先行,在采纳公民建议的基础上出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在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职责;完善市、县、乡、村公安机关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漓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每年4月为漓江保护宣传月,志愿者组成“保护漓江志愿者联盟”,引导全市人民自觉做保护漓江、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守护者。

构建法治保障体系,凝聚共治共管合力。如今的漓江,清澈秀美,两岸树木苍翠,江面白鹭潮跹,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桂林如何通过漓江治理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
2024-06-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密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以下简称《保密法》)。新修订的《保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0月20日至24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保密法(修订草案)》。会后,法治工作委员会将修订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和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等征求意见,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征求社会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到甘肃、海南进行调研,就修订草案有关问题与司法部、国家保密局等部门进行沟通。

《保密法》的修订,让我国保密制度更加成熟,为切实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对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保密法》的修订为什么让我国保密制度更加成熟。
2024-05-3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梧州市、忻城县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模拟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浙江省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推动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和全面振兴。

从2006年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到2013年启动“美丽广西”建设,再到2018年开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西深刻领会、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党群同心共建共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倡导文明新风,遵纪守法,弘扬道德模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广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明显提升,构成了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广西是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
2024-05-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标党中央提出的12个方面调研内容,确定了多个方面的重点课题;围绕编制立法规划开展系列调研,广泛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地方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开展湿地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调研;不断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通过调查研究,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要思路、要方法、要答案。

材料二   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到田间地头去闻闻空气、沾沾泥土,到群众家里去坐坐板凳、唠唠家常,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实况、问实情、干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要抓住典型,分析问题成因,要把实事求是贯穿于调研全过程。开展调查研究,要做计划、列任务、拉单子,做到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既要统筹规划,又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通过调查研究提升治理效能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
2024-05-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   2022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一条条“原汁原味”的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中学生建议设立专门条款,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上海市民建议加强对青少年课外读物的审核;广东社区工作人员希望进一步加大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力度,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023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11日起施行。

材料三   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创新形式,为观众推出情境党课;广州借助网络力量实现爱国主义常态化、长效化;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知名企业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创世界一流企业实践相结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两句话属于什么判断,材料中运用这一判断有什么作用?
(2)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4-05-2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两会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团结、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重要政治制度。

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吹响“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号角。广东省政协连续多年聚焦“绿美广东”的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多份提案,相关建议被写入2023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 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含“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内容在内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14日,   “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出人大贡献。

两会,因“不一样”而丰富精彩,因“一样”而踏实厚重,异曲同工唱响“绿美广东”主旋律。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阐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先后两次将审议后的修订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同时将修订草案印发给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2024年2月,根据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对修订草案作了修改完善。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修订国务院组织法的。
2024-04-2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海洋大国,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决策部署,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列入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组织起草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

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修订草案印发给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地方人大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两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通过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向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经三次审议,202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是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10 .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法律援助法先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二次审议稿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273人提出的530条意见,收到群众来信11封。除了网上征求意见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通过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向地方人大、中央有关部门、有关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发函,倾听各方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立法过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发挥的作用。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