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从文化生活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④古代诗人崇尚自然、意境高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 . “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做的,你也能做!”这是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公益广告的解说词。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A.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B.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和风貌
C.爱国主义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D.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
3 . 中华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由此可见,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必须(       
①明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6更新 | 353次组卷 | 50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练习
4 . “文字传承历史,书信记录忠魂”,《信·中国》节目通过甄选50多组建党以来的共产党员信件,发掘50多个鲜为人知的爱党、爱国、爱家的感人故事,利用立体投影技术等多元手段与时代、历史、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灵魂对话,营造出电影化的节目效果,创下很高收视率。这是因为(       
①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了选择、传递、共享的功能
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③它所展现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④它唤起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具有其时代印记
②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的提供现实路径
③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④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 . 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③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就是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7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不但表达出梅花独放幽香的高洁品格,也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下对新的时代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   
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古村落进行拍摄,以生活化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真实再现中国古村落的人文故事。《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唤起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家乡记忆。材料说明了(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具体的、有形的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1-01-03更新 | 42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9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二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9 .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其成为人们修养道德、砥砺品格的精神来源。为此我们应(  )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受到热销,让与现代生活有距离的文化遗产重焕生命力。让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遇(       
①根本目的在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才能够让中华文化显得更加博大精深
③有利于顺应时代要求,保护文化遗产④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