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红船精神”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八十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时代,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以弘扬“红船精神”为目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新形式,创建基地,服务于党性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红船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传播“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1)“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红船精神”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红船精神”。
2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教育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做是基于(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②爱国主义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夯实文化根基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10月9日,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在八达岭举行。历经岁月锤炼,万里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象征,铸就了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节期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与英国哈德良长城合作举办线上学术会议等活动。长城文化( )
①展现了我国历史文化成就和文明的源远流长
②浓缩了中华文化基因,是开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印证了传统文化以鲜明的民族性促进中华民族发展
④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6更新 | 70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练测》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
4 . 位于湖南长沙县的浔龙河生态文化艺术小镇的建设按照“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监督、基层组织全程参与、民本民生充分保障”的方式,通过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环境集中保护和资本集中下乡,形成新型农村社区,既实现了当地村民就地狱镇化,又打通了城市居民下乡的通道。这有利于(  )
①博采众长,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借文化之力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③增强不同群体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与时俱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练习
5 . 黄河文明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黄河之水要奔腾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也要永久延续。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②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能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③为黄河文化充实新的内容,能增强黄河文化的稳定性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黄河文化的力量,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折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2020-10-11更新 | 247次组卷 | 12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④“不忘本来”才能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11更新 | 222次组卷 | 14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19-2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8 . 因稷门而闻名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沿着这样的文化脉络,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秉笔直书,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④“稷下”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0-07更新 | 233次组卷 | 52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10 .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10-06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