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对甲骨文倍加珍视有利于
①彰显我们文化自信的力量②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③发挥好“主心骨”的作用④推进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场硬仗,我们能赢!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简要说明培育和弘扬这种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
(2)在当代中国,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2020-04-03更新 | 443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科)
3 . 2019年国庆档电影迎来了三部超强献礼巨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这些影片共同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正能量和家国情怀,为观众们献上一场生动且深刻的爱国主义盛宴,成为观众热捧的口碑佳作。这启示我们
A.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与示范作用B.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C.流行文化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D.人人都可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2020-03-13更新 | 8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材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
①不断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危害②立足实践,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④发挥历史文化“主心骨”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要求(       
A.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发挥“主心骨”引领作用
C.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D.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
13-14高三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6 .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②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③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④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30更新 | 78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鹤岗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政治
7 .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弘扬“红船精神”需要
①我们人人成为“红船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珍惜和爱护传统文化
③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使“红船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9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19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市民发出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转变既是救赎,大力提倡家庭追思、鲜花祭奠、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形式。该倡议书所含的文化依据是
①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清明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
③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 .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这是给2018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的颁奖词。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从钟扬教授身上我们感受到
①在奋斗中创造,在创造中奋斗,中华民族在砥砺前行中展现民族之魂
②伟大的梦想离不开艰苦的努力,“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扎实努力
③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主心骨
④树立为人民服务远大理想,就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