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4月到6月,江西吉安推出2023纪念井冈山胜利会师95周年红色文化推广季活动,该活动包括理论研讨会、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基地挂牌、数字化行动(井冈山)圆桌峰会、“同唱一首映山红”音乐思政课等内容。举办红色文化推广活动旨在(     
①用历史映照未来,以精神引领奋斗
②弘扬民族精神,实施文化综合创新
③用理论滋养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
④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05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4 选择题专练 2023年4月时政热点

2 .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所代表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历久弥新的集体记忆,雷锋学校、雷锋车厢、雷锋车队、雷锋派出所……新时代,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雷锋的名义继续前行(     

①有利于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的价值

②能引领风尚,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③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

④应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202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     
①反映了向上向善的共同价值追求,涵养着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需要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谱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④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锋出生于1940年,年仅7岁就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勤奋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8岁时,雷锋去东北鞍钢当工人。在那里,他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面对荣誉,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960年初,雷锋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一定要做一个好战士,我要把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入伍后,他继续保持着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正如他在日记里所说的,“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2年8月,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印刻人心,他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政治上紧跟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工作中甘于平凡、尽职尽责,日常生活中奉献社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朱伯儒、徐虎、庄仕华、郭明义……,“雷锋班”、“雷锋警营”“雷锋车队”……一个个活雷锋不断涌现,雷锋精神熠熠生辉。

2023年2月,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青年一代该如何作为。
(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每年的3月5日为学习雷锋日,全国各地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请你列举一项自己曾参加的学雷锋具体活动,并用一句话概括参加该活动的感受。(要求言简意赅,字数总体不超过30字)
2023-04-20更新 | 54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4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5 .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可见,弘扬延安精神(     
①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
②能够让人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可以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增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④能够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0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考前级训4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请列出《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思维导图。
2023-04-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
7 . 请列出《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导图。
2023-04-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思维导图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空间站全面建成”。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其中“神十五”任务是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材料二   “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这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一直坚守的信条。结束24年10个月的守望,邓清明终于身穿他的“飞天战袍”乘坐着神舟十五号飞船,开启了他的圆梦之旅。自1998年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邓清明尽管多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的信念从未改变,他把每次“落选”当作磨砺,坚持训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时刻准备着。他说:“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失败不失意,大道终可期”,正因为邓清明同志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梦想持续燃烧、脚步持续向前,如今,他成功实现了从“备份”到“主份”的蜕变。每一位航天员都在为守护航天强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材料三   2023年3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陈冬、刘洋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这些奖章、荣誉的背后凝结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都与航天事业有关。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无数航天人在航天实践活动中孕育出的精神法宝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说明邓清明从“备份”到“主份”对我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载人航天精神照亮梦想的远征”为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字。)
2023-04-14更新 | 792次组卷 | 5卷引用:秘籍03 主观题专练 2023年3月时政热点
9 .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于2023年2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对雷锋精神及学雷锋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①雷锋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②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是雷锋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主要体现   
③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要将雷锋精神化做具体行动   
④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学雷锋活动日常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12更新 | 662次组卷 | 6卷引用:秘籍03 热点押题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擘画蓝图向复兴

◆新的长征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三峡大坝……如今,这些都已成为现实,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在“新长征”中大胆探索。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状态相关知识,阐述你对“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的认识。

◆精神奔赴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在这里,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丰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成功密码。“到延安去!"成为当时最为时髦与自豪的时代口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鲜明特征,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今天,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秀中国青年坚持把独立自主作为成长的精神底色。新时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努力完成对延安的“精神奔赴”。


(2)“到延安去!”是抗战时期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新时代,青年也应当完成对延安的“精神奔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阐明。

◆展望未来

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应该作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3)结合材料,以“新时代的中国底气”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4-11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3 主观题专练 2023年3月时政热点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