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④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020-10-13更新 | 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高中部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地在救治工作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积极发挥了中医药作用。截至4月1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达到92.58%。其中,武汉市隔离点服用中药比例为96%,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占比达到99.9%。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已翻译成英文,并且主动与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互相分享,已有中医专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等地支援当地抗疫。

材料二   “90后”这个群体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国家需要时,他们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青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内涵,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


(1)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疫情防控战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但在西方部分国家仍然禁止中成药。有些人认为,不同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冲突。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新时代青年。
(3)灾难考验人性。比病毒传播更可怕的,是虚假信息的层层发酵和恐慌情绪的急速蔓延。在日本社交网络上,相信并传播“中国病人倒毙街头、中国人为了搞恐怖主义,故意散播病毒”等谣言的人不在少数。请就如何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谈谈你的建议。
3 .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太阳神鸟金箔;这款美瞳我要了……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理由有(       
A.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历史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D.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 2018年11月21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G发布一条涉嫌对中国传统文化歧视的辱华广告,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抵制。对此,中国共青团中央表示:“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同时在华经营的企业也应当尊重中国,尊重中国人民。”这意味着(       
①在华外资企业应自觉认同中华文化,吸取精华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观念代表特定政治立场
③尊重差异是在华经营的外企应有的正确态度
④文化影响经济,不当的文化行为不利于经济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主要是(       
①利用民族节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1917年,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发表演讲时说,吾国学生留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所谓特性,即地理、历史、家庭、社会所影响于人之性质者也。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蔡元培的演讲主要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②把尊重和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放在首位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④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深入合作,利用腾讯“博物馆”和“数字敦煌”的AR、VR能力,使游客通过AR导览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        
①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③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
④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经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5-28更新 | 1502次组卷 | 43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8 . 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四百多年来,澳门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年来,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结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近年来,以汉服、古风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过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再由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在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中形成“古风”潮流。“古风”潮流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①在文化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进了人们的文化认同
③用现代流行元素取代传统文化元素④现代传媒具有文化创造和传递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④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