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3 道试题
1 . 作为沂蒙手绣典型代表的沂蒙香荷包,在颜色上既有传统的大红、大绿、粉红、黑等基本色调,又巧妙运用对比色;在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等现代时尚元素,又填充白芷、辛夷、丁香、冰片、艾草等中草药,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吉祥物,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宠儿。可见(     

①新元素的注入使传统手工艺更具活力
②沂蒙香荷包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
④融入现代元素是传统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 . 从技术和形式上来说,网络直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直播+娱乐、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改变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但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饱受诟病。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合理的是(       
A.应该对网络直播规范引导,必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B.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C.自媒体时代,网络直播逐渐变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D.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根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
3 . 我国古代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要求学生有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右图)。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两千多年岁月,在福州留下了许多底蕴厚重的古厝。一栋栋老房子,记录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更镌刻着福州独特的文化基因。2020年3月12日起,福州推行“古厝长制”,对古厝进行保护修复,既要让古厝留得住,更要让其活起来,使越来越多古厝正绽放新光彩。古厝的保护修复(        
①表明文化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②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意义重大                    ④有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打造了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游客指尖轻触方寸屏幕,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便在眼前次第展开:讲解员化身“带货”主播,推荐带有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现场演示九色鹿丝巾的戴法,讲述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这种做法体现了(     
①文化产品来源于物质载体 ②科技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可以相互交融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2月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在内的8家知名博物馆集体开启直播,带领来自各地近千万网友“云看展”。由于线上参观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文物的损害,很多国宝真品都能“无压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能够在云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直播结合在线互动、专业讲解、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更为有趣的参观氛围,也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之间构建了桥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少网友在赞叹展品精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下一次直播的期待。“通过在线直播‘云春游’方式,能让人们在特殊时期也不耽误逛博物馆、看展。”良渚博物院院长周黎明表示,对博物馆来说,“云春游”不仅仅是一时应急,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新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云看展”模式的成功对我们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以“证古泽今”为主题的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大幕。甲骨文字属于商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字量约有4400个,历经两甲子,一代代学者前仆后继的挖掘与研究,甲骨文已经“破译”的近半。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犹如火把,逐渐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即公元前12-14世纪,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要推进著录考释,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要加大对甲骨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推进活化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甲骨文的文化魅力。
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凸显。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博采众长,推崇外来文化       ④继承传统文化,反对“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打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汉字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有内涵相契合的“哲学”“形而上学”,有“中西合璧”的“感恩节”“父亲节”,有音韵相同的“吉普”“博客”,还有“另类”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尊重和认同外来文化
C.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坚持多样化发展
10 .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     
①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②创新了文化传承方式,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史
④拓展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更好传承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